米粉據傳是古代中國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民眾避居南方而產生的食品,由於當時的北方人愛吃面食,吃不慣米飯,就把大米加工成如同面條壹樣的食品,經過時間的演變就變成了如今的米粉,如今在南方有些地方,人們可以三天不吃肉,但不能壹日不食米粉,可見人們對米粉的喜歡程度,因制作工藝和添加的湯料,各地的米粉口味不壹,可以說是各具特色,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好吃的10碗米粉,本地人視為美味百吃不厭,外地食客大為稱贊,看看有沒有妳的家鄉特產。
1、廣西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是廣西桂林的特色小吃,米粉在廣西可以說是人人都愛吃的壹道美食,有人說我國最早的米粉就出自廣西桂林,這壹說法雖然無從考證,但是廣西各地都有自己特有的米粉,可見米粉在廣西的熱度,桂林米粉只是廣西米粉的代表之壹,像是老友粉、螺螄粉等等都是廣西的特色米粉,好吃到爆棚,因要盤點我國最好吃的10碗米粉,就不壹壹列舉廣西其他地市的米粉了,壹款桂林米粉足以代表廣西的特色。
2、湖南常德米粉
湖南常德米粉歷史悠久,早在清光緒年間就有制作,不僅在常德出名,其名震三江,湖南人也是非常愛吃米粉的,和長沙米粉、衡陽米粉壹樣,湖南各地都有自己特色的米粉,口味和廣西米粉不同的是,廣西具有特有的酸味,湖南則是辣味,加上幾十種的小料,別具風味。
3、江西撫州米粉
撫州米粉和桂林米粉可以說是同宗壹脈,只是做法根據當地的口味和習俗做法不同,為什麽這麽說呢?據記載秦王嬴政為了統壹中國,派幾十萬大軍征南越,因為水土不服,糧食供應困難,大量士兵經常挨餓,生病。秦軍夥夫根據北方合落面的制作方法,就用江西人填湖廣時帶過來的技術,用大米制成米粉食用,後經演變就成了如今大名鼎鼎的撫州米粉了。
4、重慶長壽米粉
長壽米粉是重慶特色的傳統名小吃之壹,其特點是色白如玉、口感細膩、滑爽筋道、鮮香味美,長壽米粉的歷史也非常悠久,據說是三國時期由劉備帶入這裏的,因其"東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人多壽長",特命名為長壽米粉,長壽縣,今名長壽區,蜀漢(公元220-263年)巴郡益州治江州縣,劉備在今長壽城附近設常安縣(屬枳縣)。北周武民三年(561)廢枳縣,其地並巴縣。
5、福建興化米粉
興化米粉是福建省莆田市的特色美食小吃,據記載,興化明代就有米粉外銷,特點是煮炒易熟、細至1毫米、久煮易碎、色澤微黃、飲食便利,獨具壹種風味。相傳宋治平間,興化軍(今莆田市轄區)受命於朝廷,在興化治水,營造木蘭陂,為了犒勞軍士,就把這種糙米粉加工手藝公諸於眾,還在當地大量生產米粉,因此興化米粉就被流傳至今。
6、廣東河源米粉
河源米粉是廣東河源的特色小吃之壹,史書記載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百越,置南海郡,並在這壹帶設置龍川縣,首任縣令就是後來統壹嶺南、被漢高祖封為南越王的趙佗。趙佗壹直推行"和睦百越"的政策,極大地促進了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融合。同時,由於大量的中原人遷徙百越,手排粉這壹非常具有南方特色的食品也就在河源得到了保留和發揚。河源米粉經千錘百煉,細膩晶瑩,不僅可蒸、可煮、可炒、可炸,還可配以不同湯料或佐料,調制出適合各地的風味。
7、四川綿陽米粉
綿陽米粉,是四川綿陽地區漢族傳統名吃之壹,有著1800多年歷史,相傳三國時,蜀主劉璋與剛入川的劉備相會於涪城(今四川綿陽)東山,在這裏制作了米粉,後來,四川民間爭相仿制。現在,在綿陽,無論是清晨,還是深夜,在大街小巷,街道兩旁米粉店都是清香撲鼻。可以這樣說,如果到綿陽不品嘗綿陽米粉,就不算真正到過綿陽。
8、貴州羊肉米粉
羊肉粉是貴州遵義壹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小吃,已有300余年制作歷史。貴州各地均產羊肉粉,唯有遵義羊肉粉馳名,遵義居民喜歡選擇思南縣壹帶產的矮腳山羊,因為這壹帶山羊肉質細嫩,腥臊味少。當天宰殺剝皮,不用水洗就可放入鍋。熬羊肉湯時先將鮮羊肉放入鍋中,小火慢燉,羊肉湯清而不濁,鮮而不腥。除去肉和骨之外,再用壹兩只母雞,佐以少許冰糖,這樣的湯尤為鮮美。制作的米粉別具風味。
9、雲南米線
我國南方都稱為米粉,唯獨雲南稱為米線,著名的米線就是過橋米線。過橋米線起源於雲南蒙自有100多年的歷史,昆明的過橋米線從蒙自傳入後,深受昆明人的歡迎,過橋米線的來歷中有趕考的傳說,但是對過橋米線的制作技藝和規範,研究還不足,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對過橋米線這壹昆明飲食文化背後的傳統技藝,要有更多的研究和規範,食客在吃下壹碗過橋米線的同時,也得到文化上的享受。
10、湖北黃潭米粉黃潭米粉出自湖北省天門市黃潭鎮的特色名吃,以湯鮮、味濃、細滑爽口等著稱,是天門人推薦的早餐首選。武漢市戶部巷也有黃潭米粉,但是吃到口裏全是胡椒粉,和天門市的黃潭米粉味道大相徑庭。黃潭米粉上面會鋪上壹層做好的鱔魚幹,在當地被稱為"鱔魚臊子",撒上蔥花,翠綠的蔥花、雪白的粉絲加上美味可口的鱔魚臊子,實則為人間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