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二地理考試知識點匯總1
壹,資源跨區域配置的原因
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電東送是21世紀中國三大跨區域資源配置工程。項目實施的原因是壹樣的,即自然資源區域分布的不平衡和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各地區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與本地區的自然資源不匹配。比如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主要是因為我國南水北調水資源協調性差,北方耕地廣闊,水資源短缺;中國南方耕地面積相對較小,但水資源非常豐富。西電東送和西電東送工程的實施,是因為我國中西部地區能源資源豐富,但由於經濟不發達,能源需求量小,供大於求;而東部地區經濟發達,能源不足,供不應求。
二,跨區域資源配置項目對區域的影響
(1)西氣東輸
1.途徑
塔裏木盆地輪南油田-管道-上海
2.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有利於解決能源資源分布不均,優化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改善沿線主要城市的空氣質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3)西電東送
1.line
北線:山西、內蒙古、黃河上遊-火電、水電-華北(京津唐)
中線:三峽、長江上遊-水電-華東(上海-南京-杭州)
南線:珠江中上遊,貴族,雲南-水電,火電-華南(珠三角)
2.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對西方的影響
將西部能源轉化為電能,促進西部電力工業的發展;能有效改善西部地區能源消費結構,促進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有利於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高能耗的冶金和化工行業。
2021高二地理考試二知識點匯總
傳統水稻種植
地理分布:東亞、東南亞、南亞季風氣候區,東南亞熱帶雨林氣候區。
特點:小規模農戶單位面積產量高;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大型水利工程;科技水平低。
農業地理類型分布區區位因素的生產特征
原始遷徙農業熱帶雨林地區的壹些原始部落人口稀少。
(2)生產力水平低,刀耕火種;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產技術低,無固定土地。
隨著人口的增加,生態破壞越來越嚴重。
水稻種植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部的熱帶雨林區。
(1)高溫多雨氣候。
②平地
③勞動力充足。
④悠久的種植歷史①小農經濟
②單位產量高,商品率低。
③機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傳統旱作糧食農業溫帶大陸東海岸和幹旱山區①氣候幹燥,降水不穩定②生產歷史悠久,經驗豐富③灌溉是保證產量、自給和精耕細作的重要條件;
有通過使用各種方法恢復土壤肥力來飼養牲畜的傳統。
商品糧農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等地代表:美國中原地區商品農業的區位優勢;
①優越的自然條件
②交通便利。
(3)地廣人稀的高度發達的工業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主要農作物:小麥和玉米。
美國和阿根廷的牧場放牧主要是牛的放牧;
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潘帕斯草原的區位優勢,以牧羊為主;
①優良的天然草地
②地廣人稀,地租低,交通便利。
混合
農業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主要是畜牧業和糧食生產相結合的農業。澳大利亞默裏-達令盆地混合農業的特點是:①農場是壹個良性的生態系統;②農民能有效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③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2021高二地理考試3知識點匯總
1.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德國魯爾)
1)魯爾區崛起的區位條件是:①煤炭資源豐富;②水陸交通便利;(3)充足的水資源和(4)廣闊的市場。
2)魯爾區衰落的原因:
(1)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
(2)新技術革命的影響;
③環境汙染嚴重;
④產業結構單壹。
3)魯爾區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
①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
(二)對原有企業進行集中改造;
③控制環境汙染;
④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⑤發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2.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發展的區位因素;
優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
②水陸交通便利;
③對外開放政策
(4)華僑多,便於引進資金和技術;
⑤地勢低平,水量豐富。
2021高二地理考試相關文章知識點總結:
★地理考試必背知識點2021
★高中地理考試知識點總結
★2020年高二地理知識點匯總
★高中地理考試知識點總結:人文地理
★2021高考地理知識點匯總
★高中地理考試知識點
★2021地理中考知識點匯總
★2021地理中考知識點匯總
★總結整理高二地理知識點。
★高中地理考試知識點總結:自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