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稻田養魚技術
1.草食性和雜食性魚類,如草魚、鯉魚、鯽魚、羅非魚等,適合稻田放養魚類。鰱魚、鱅魚可以放養,鯿魚不適合放養。苗場可種植3-5萬株夏花;稻、魚可作為栽培魚種,每畝可放5~7厘米夏花1500~2000朵;食用魚養殖,雙季稻田每畝可放流鯉魚300尾,鯽魚100尾,草魚100尾,鰱鱅魚50尾,適當投餵每畝可收獲75公斤左右。
2.稻魚輪作,投餵投餵,每畝100 ~ 120草魚種,150 ~ 200鯽魚,30~50鰱魚,10 ~ 20鱅魚,每畝可產魚2000尾。備貨時間要早。單季稻田養魚或稻魚連作食用魚,壹般在秧苗移栽返青後放養。稻魚輪作可以在水稻收獲後立即灌溉魚類,在第二年移栽前灌溉魚類。
3.農家肥和基肥是稻田養魚的主要肥料。使用化肥時,要掌握安全濃度,避免直接噴入魚溝,或半田半田輪換施用。農藥的濃度要嚴格控制,常用的藥物有樂果、甲胺磷、敵百蟲、殺蟲雙、井岡黴素。應避免使用克百威、魚藤酮、五氯酚鈉、毒殺酚和波爾多液等有毒物質。
4.施用前,疏通魚溝,加深水位。乳劑農藥幹燥後用露水噴灑,粉劑用露水噴灑,減少藥物落入水中。也可以半田半田輪流噴。如果妳發現魚不舒服,立即用淡水裝滿它。曬田的時候,不曬魚。經常巡視田地,查看稻魚長勢,田埂、魚欄是否牢固。註意防旱逃生。餵食要定時、定量、定位、定。
2.稻田養魚有什麽好處?
首先,稻田養魚可以促進水稻生產。稻田養魚是壹種內涵擴大的再生產,是土地資源的再利用,不需要額外占用耕地就可以生產水產品。各地經驗表明,稻田養魚的發展不僅會影響水稻產量,還會促進水稻增產。養魚稻田壹般能使水稻增產5-10%,增產幅度更高,為14-24%。
其次,稻田養魚可以增加對社會的水產品供應,豐富人們的“菜籃子”。近年來,在江蘇、四川、貴州等地,稻田養魚已成為當地水產養殖的主要方式之壹。稻田養魚可以均衡上市,對穩定水產品供應、穩定市場價格、滿足“菜籃子”需求、改善人民膳食結構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壹些水資源匱乏、交通閉塞的地區,發展稻田養魚,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有效解決了這些地區長期存在的“吃魚難”問題。
第三,稻田養魚可以顯著增加農民收入。稻田養魚既能增產糧魚,又能減少稻田化肥農藥的施用,節省勞動力,增收節支。壹般每畝養魚稻田可增加農民收入220元。實施高標準稻魚工程稻田養魚,每畝可增收350元。利用稻田養殖名特優水產品,稻魚菇三元復合養殖,每畝稻田可增收1000元以上。
第四,稻田養魚促進了生態環境的優化,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因為稻田養魚,相應加高加固田埂,開挖溝渠,大大增加了蓄水量,有利於防洪抗旱。在壹些丘陵地區,稻魚工程的實施可使每畝稻田蓄水量增加200立方米,大大增強了抗旱能力。對於壹些幹旱較多的缺水地區,有魚的稻田由於蓄水量大,可以有效延緩旱情。稻田養魚對改善環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其良好的防蟲效果上。據檢測,有養魚的稻田蚊幼蟲密度比無養魚的稻田低80%,主要是因為稻田養的魚吃了大量的蚊幼蟲和釘螺,可降低瘧疾、絲蟲病、血吸蟲病等嚴重疾病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