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關於小暑節氣的知識,妳了解多少

關於小暑節氣的知識,妳了解多少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壹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說文》:“暑,熱也。”小暑便是小熱,南方梅雨盡,盛夏始,北方則多雨。此時荷花盛放,木槿正艷,蟬鳴嘶嘶,赤日炎炎,“小暑壹過,壹日熱三分”。 小暑宜靜養身心,勿大喜,喜過傷心。小暑的標誌:出梅,入伏。

小暑傳說

“六月六”相傳這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為這壹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壹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關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壹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櫃裏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黴防蛀。

相傳這壹天是“小白龍”回家的日子。因為“小白龍”犯了天條,被龍王父親囚禁在很遠的壹個小島上,失去了行動自由。唯有六月六這壹天,龍王恩準其回家探母。“小白龍”由於探母心切,所以壹路上晝夜兼程,帶來了驚雷閃電,狂風暴雨。

伏日,古人說:伏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遠在先秦已見著錄。古書上說,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傳說是太陽神,祝融則是炎帝玄孫火神。傳說炎帝叫太陽發出足夠的光和熱,使五谷孕育生長,從此人類不愁衣食。人們感謝他的功德,便在最熱的時候紀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傳說。

小暑三候

壹候溫風至

壹候溫風至,指小暑日後,大地上便不再有壹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二候蟋蟀居宇

二候蟋蟀居宇,蟋蟀居宇指,五日後,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

三候鷹始鷙,鷹始鷙是指,再過五日,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習俗

1. 小暑“食新”: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壹個辛日。城市壹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2. 決滯獄敕:《全唐文》:“月戒正陽,候當小暑,乃挻重出輕之日,是恤刑議獄之辰,有罪者速就勘窮,薄罰者畫時疏決,用符時令,勿縱滯淹。”

古人認為暑月正是休養的好時候,各種案件訴訟都盡快裁定解決,以免積壓過多,即犯了重罪的人也留到秋後再行處決,而壹些罪責較輕的犯人則可得到寬免釋放。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裏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3.?曬衣曝書:《燕京歲時記》:“京師於六月六日抖晾衣服書籍,謂可不生蟲蠹。”

小暑之後,很快就是六月六“曬衣節”。傳說六月六日為龍王曬鱗之日,人們選擇在這壹天曬衣服、曬書畫,據說此日晾曬之後,可以避免被蟲蛀。

南朝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說過壹個風雅趣事,東晉名士郝隆,見鄰人皆曬衣被,就跑到太陽底下平躺著,掀起衣服把肚皮對著太陽。旁人不解,問他幹什麽,答曰:“曬書。”

4.?小暑農事: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我國東部淮河、秦嶺壹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而長江中下遊地區則壹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常常出現的伏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及早蓄水防旱顯得十分重要。農諺說:“伏天的雨,鍋裏的米”,這時出現的雷雨,熱帶風暴或臺風帶來的降水雖對水稻等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有時也會給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響。

小暑諺語

小暑過,壹日熱三分。

小暑南風,大暑旱。

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

農夫莫忘晝夜觀天,陰晴風雨,積累經驗。

淋了伏王,壹天壹場。

淋了伏頭旱伏尾。

六月東風當時雨,好似親娘叫閨女。

東風急溜溜,難過五更頭。

東風刮得急,就要披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