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西南著名的佛塔位於雲南大理西北部原崇聖寺前。這三座塔呈三角形排列。巨塔是千尋塔,是壹座空心磚塔,檐密,方樓16,高69.13米。塔的每層正面都有壹個券龕,內置壹尊石佛,塔頂有銅蓋碗和相輪。南北兩座小塔為10層八角實心磚塔,各高42.19米。塔的表面塗了壹層白泥,雕刻著各種圖案。每層飾有券龕、佛像、蓮花、瑞雲、花瓶等雕刻,每座塔頂有三個銅葫蘆。1978、1980年重修時,塔內發現南詔、大理時期文物600余件。
陜西Xi的大雁塔是唐永徽三年(652年)為保存玄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而建造的。該塔原名慈恩寺塔,後根據《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印度佛教傳說故事命名為雁塔。塔高64米,塔的廣場、鬥拱、柱額均為青磚仿木結構。塔裏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樓的四面都有拱門,可以通過欄桿俯瞰。塔底四面有石門,門楣上有精美的線雕佛像。西楣的陳述圖刻有當時的宮殿建築,是研究唐代建築、繪畫、雕塑藝術的重要資料。塔南門兩側,鑲嵌著唐太宗李世民的《唐三藏序》和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的《唐三藏序》。
山西應縣木塔應縣木塔是國內外現存最古老、最高的木佛塔。該塔建於遼代清寧二年(公元1056)。塔底直徑30m,高67.13m,五層六檐,平面八角形。整個木塔* * *采用了54個不同形式的鬥拱,是中國古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樓閣式佛塔。由於結構堅固,歷經900多年,多次地震,依然屹立不倒。亭式佛塔的特點是:壹是塔高大;第二,每層樓間距大,寶塔每層都有木質門、窗、梁、拱。塔檐上有檁、椽、飛頭等仿木結構。塔內有樓梯,供人登樓遠眺。
浙江杭州,六和塔和中國宋代古塔。位於浙江杭州錢塘江畔的嶽倫山上。始建於北宋開寶三年(970)。塔高59.89米,平面呈八角形,外表十三層,內部七層。塔裏有臺階可以到達頂層。須彌塔上磚雕的飛仙、樂器、海石榴、荷葉花、寶花、鳳凰、獅子、麒麟、仙鹿、回文、雲紋、如意等形象,是研究南宋裝飾紋樣的珍貴資料。塔內還有南宋《尚書省》碑和四十二位作家寫的四十二章經殘石。
浙江杭州雷峰塔杭州西湖邊的雷峰塔因白蛇傳說而廣為人知。1924雷峰塔倒塌後,魯迅的兩篇雜文使其名揚天下。原來,吳越國最後壹個國王錢_,在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以“尊天尊”的名義,召集了壹批頂級工匠,開始在世界西湖景觀最好的地段山上修建雷峰塔。
新雷鋒塔* *共五層,高度71米,面積31.33平方米。其造型設計以南宋重建後的外觀為藍本,為八角形亭塔。
吉林省長白縣靈光塔位於吉林省長白縣長白鎮西北郊塔山南端的壹個平臺上。它建於唐朝(698 -926)渤海時期。它是東北最古老的古塔,也是唐代渤海國留下的最具代表性的歷史遺跡。是壹座方亭式磚塔,底層屋檐下四面有裝飾磚,二樓至五樓四面中間有方形直格子窗,頗有唐代風格。靈光塔高約13米,塔基為等邊四邊形,高五層,青磚結構。塔尖平淡無奇。寶塔居高臨下,鴨綠江在腳下日夜流淌,直達古塔,俯瞰壹江兩國風光。該塔對研究渤海時期的文化和建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江蘇蘇州虎丘虎丘,又名雲巖寺塔,建於隋文帝仁壽九年(601)。現存的虎丘建於後周乾佑八年至宋劍龍二年(959-961)。這座塔是壹個平面八角形,有七層。虎丘現高47.5米,塔身為磚砌,重6000多噸。據記載,由於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1644)以來,虎丘壹直向西北傾斜,塔頂中心偏離塔底中心2.3。
m,傾角2_40 ',被稱為“東方的比薩斜塔”。
江蘇南京的古靈塔是南京最高最漂亮的塔,八面九層。它由鋼筋混凝土和蘇州金山花崗巖制成。古靈塔原名陣亡將士紀念塔,建於1931。這是陣亡將士公墓的重要組成部分。古靈寶塔是壹座新穎獨特的寶塔,高66米,九層八面,每層都鋪有綠色琉璃瓦。所有樓層都被花崗巖走廊環繞,塔樓中間有壹個螺旋式自動扶梯,沿著252級臺階可以直達九樓。該塔造型優美,典雅莊重,具有民族風格和特色,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贊揚。
開封塔,河南開封塔,原名開寶寺塔,建於北宋時期(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900年歷史。它以傑出的建築藝術聞名海內外,完全采用中國傳統木結構。高塔
55.88米,通體用彩釉磚砌成,磚面飾有栩栩如生的飛天、麒麟、藝伎樂等數十種圖案,有“天下第壹塔”之美譽凱豐塔以其傑出的建築藝術而聞名,因其外表全部鑲嵌棕色琉璃瓦,遠看似鐵,堅固異常,猶如鐵鑄,故自元代起就被百姓稱為“鐵塔”。
安慶振塔,安徽安慶振塔位於長江附近,號稱長江第壹塔,始建於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此塔為亭式磚石結構,七層八角樓,海拔82.74米,塔高60.86。
米飯。每層的寬度和高度自下而上收縮,整體輪廓呈圓錐形。塔內有168級臺階,螺旋式上升至頂層。每層樓的塔門交錯,平臺用白石欄桿圍著,每層樓的屋檐都掛著風。塔莎由八角形須彌座、圓形蓋碗、球形五輪和葫蘆形花瓶組成。在塔裏,阿彌陀佛、彌勒佛和五方佛被介紹給西方。塔身嵌有磚雕佛像,1000多尊歷史神話故事雕像和54處銘文。此塔屹立於江上,享有“長江第壹塔”、“安慶後別說塔”的美譽。
河南登封宋嶽寺塔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鄭州市登封市西北5公裏的嵩山南麓季峻峰下的宋嶽寺。始建於北魏鄭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頂重建於唐代。經過1400多年的風雨侵蝕,這座塔依然巍然屹立。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也是中國古塔中的孤例。宋嶽寺塔是壹座磚砌的塔,有密集的屋檐,也是唯壹的十二邊形塔。其近乎圓形的平面分為上下兩段,與印度的“佛塔”相當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態。
江蘇蘇州報恩寺寶塔,南宋紹興年間(1131 ~ 1162)重建,九層八角樓,木檐。是南江(今蘇州)城的重要壹景,已鐫刻在《平江圖》碑中。報恩寺塔內部為雙層套筒,八角塔中心每層有方形塔室,木梯設置在雙層套筒之間的回廊內;每層都有帶平座的欄桿,底部有二級臺階(繞塔壹圈走廊)。這些都和山西的薩迦塔差不多。但二級臺階的屋檐和壹樓塔樓的屋檐是向下傾斜的,沒有重檐。不像釋迦牟尼。磚塔每側分為三間,中間有門。木結構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屋檐高聳,平臺上加了很多檐柱,已經部分改變了原來的狀態。次柱間有墻,平面直徑30米,類似薩迦塔;塔高76米,比薩迦塔高近9米。雖然整個塔的規模巨大,但樓層數比薩迦塔多四層,比例也比薩迦塔高且薄。此外,屋檐高高擎起,也在恢弘中蘊含著典雅的神韻,依然體現著江南的建築藝術風格。
河南登封塔林少林寺塔林少林寺是少林寺的僧人墓,在佛教中很有名。傑出的僧侶死後,將骨灰或屍骨放入地宮,並在上面建塔以示功德。塔的高度、大小、層數主要由僧人生前的佛學造詣、威望、功德的深淺決定。少林寺塔林共有232座塔,占地1.4萬平方米。歷經唐、宋、金、元、明、清,是我國現存面積最大、數量最多、價值最高的古塔建築群。塔的層數不同,壹般為壹至七層,高度約在l5米以下,形狀有方形、六邊形、八邊形。有圓柱體和椎體;有線形和拋物線形;它有壹個瓶體和壹個喇叭形狀。這些寶塔是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作品,是綜合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書法和雕塑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