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嘌呤代謝失常。
動物內臟、海產食品、花生、豆角、菠菜等,均含有較多的嘌呤成分。嘌呤進入體內後,要進行新陳代謝,它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尿酸。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鹽沈澱。如果,壹次過多地食用了含嘌呤豐富的食物,嘌呤的代謝又失常,草酸鹽便在尿中沈積而形成尿結石。
2、草酸積存過多。
體內草酸的大量積存,是導致腎尿結石的因素之壹。如菠菜、豆類、葡萄、可可、茶葉、桔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筍等這些人們普遍愛吃的東西,正是含草酸較高的食物。醫生通過研究發現:200克菠菜中,含草酸725.6毫克,如果壹人壹次將200克菠菜全部吃掉,食後8小時,檢查尿中草酸排泄量為20-25毫克,相當於正常人24小時排出的草酸平均總量。
3、脂肪攝取太多。
各種動物的肉類,尤其是肥豬肉,都是脂肪多的食品。多吃了體內脂肪必然增高,脂肪會減少腸道中可結合的鈣,因而引起對草酸鹽的吸收增多,如果壹旦出現排泄功能故障,如出汗多、喝水少,尿量少,腎結石很可能就在這種情況下形成。所以,醫生們常講,為了預防得結石病,熱天要多喝點水,吃了油水多的食物時,也要多喝點水,以促進排尿暢通,稀釋尿液成分,就減少了得結石的危險。
4、蛋白質過量。
對腎結石成分進行化驗分析,發現結石中的草酸鈣占87.5%.這麽大比重的草酸鈣的來源就是因為蛋白質裏除含有草酸的原料——甘氨酸、羥脯氨酸之外,蛋白質還能促進腸道功能對鈣的吸收。如果經常過量食用高蛋白質的食物,便使腎臟和尿中的鈣、草酸、尿酸的成分普遍增高。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通過腎臟功能把多余的鈣、草酸、尿酸排出體外,這樣,得腎臟結石、輸尿管結石癥的條件就形成了。當今世界經濟發達國家腎結石發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如此。
5、糖分增高。
糖是人體的重要養分,要經常適量增補,但壹下子增加太多,尤其是乳糖,也會使結石形成創造條件。專家們發現:不論正常人或結石病人,在食用100克蔗糖後,過2小時去檢查他們的尿,發現尿中的鈣和草酸濃度均上升,若是服用乳糖,它更能促進鈣的吸收,更可能導致草酸鈣在體內的積存而形成尿結石。
二、腎結石的分類
1、草酸鈣結石:
最為常見,占腎結石的80%以上,在酸性或中性尿中形成,發病多為青壯年,以男性多見。常呈黃褐或石銅色,表面平滑(單水草酸鈣)、粗糙(雙水草酸鈣),男性發病為多見,多有家庭史,在x線片上清晰可見。尿沈渣內常有草酸鈣結晶。宜低鈣及低草酸飲食。少食牛奶及乳制品、豆制品、肉類、動物內臟(如肝、心臟、腎、腸等),還有巧克力、濃茶、芝麻醬、蛋黃、香菇、菠菜、蝦皮、蘿蔔、芹菜、土豆等。食物中纖維素可減少尿鈣的形成,如麥麩食品中的麥麩面包、米糠也有同樣作用,對復發性高鈣尿結石有效,維生素B1、維生素B6缺乏使尿草酸增多,應增加富含此類維生素的食物,如谷物、幹果、硬果等。
2、磷酸鎂胺結石:
占結石的10%,在堿性尿中形成,尿PH值小於7.2時結石溶解,以女性多見。結石色黃或汙灰色,呈樹枝狀或鹿角狀,質地較軟。以女性為多見,尿路感染的病人較多,不能透過x線。尿沈渣內可見磷酸銨鎂結晶。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每日蛋白質的總攝入量應在48-80克(0.8-1.0克/公斤/日)之間。壹般帶葉的蔬菜每市斤約含10克蛋白質、瘦肉類每50克約含蛋白質10克、谷類每市斤含蛋白質35-60克。要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食量。蔬菜和水果含維生素B1及維生素C,它們在體內最後代謝產物是堿性的,尿酸在堿性尿內易於溶解,故有利於治療。
3、磷酸鈣結石:
占結石的6-9%,在堿性尿中形成,也以男性青壯年多發醫|學教育網整理。結石為白色,表面粗糙,常呈鹿角狀,質地較硬。常在堿性尿中形成。以青壯年男性為多見,多有家庭史,在x線片上清晰可見。磷酸鈣結石的飲食同草酸鈣結石相同。在低磷食物中,宜少食肉類、魚類及骨頭湯。
4、尿酸結石:
占結石的6%,在酸性尿中形成,當尿PH值大於6.7時結石溶解,以男性多見。表面光滑,常呈鹿角形,色黃或棕褐色,質地較硬,在x線片上模糊不清或不能出現。以男性多見,尤以痛風病人更常見,通常有家庭史。尿沈渣內可見尿酸結晶。
5、胱氨酸結石:
少見,約占結石的1-2%,在酸性尿中形成,尿PH值大於7.0時結石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