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世界是極端的,人和事,甚至意識形態,總是在不經意間被分成不同的類別。有人認為所有鼓吹比特幣的人都是自由主義者,認為這些人沒有歸屬感,沒有集體感,但事實是這樣嗎?我承認我是壹個真正的民主主義者,我非常贊同西方的三權分立制度。我認為奧巴馬上臺是民主政治的壹大飛躍,我也對金山胖的暴政深惡痛絕。讀完《貨幣戰爭》後,我意識到美聯儲的作用不可低估。美國經濟的問題表面上是通貨膨脹,實際上是這個現代金融體系千瘡百孔。真正的原因可不止這些。這些內幕是看不懂的。
大概五年前開始關註比特幣。無意中在網上看到壹篇比特幣的文章,覺得挺新鮮的。我和大家壹樣,最初認為比特幣是泡沫或者騙局,或者是壹種可以保值的貨幣(互聯網黃金)。我花了四年多的時間去消化。有壹天,我突然意識到,比特幣其實是壹種新的網絡協議。旨在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讓信息有價值。在它的基礎上,妳可以重構整個金融體系,回歸互聯網的價值。
很多早期的比特幣玩家都是極客,但是別忘了,計算機歷史上幾乎每壹次關鍵的進步都是這些極客在早期推動的。第壹臺個人電腦的出現與20世紀60年代的反文化運動密切相關。開源軟件運動的最初推動者是那些相信軟件應該對所有人免費開放的玩家。博客和維基百科等協作系統的早期推動者希望分散信息的生成和分發。這不是巧合。大規模的技術變革之所以依賴於早期不是為了錢而做事的參與者,是因為商業玩家通常會落後好幾年才加入到這股浪潮中來。比特幣進入了這個商業操縱的時代。
幾年前,我寫過壹篇文章,討論2008年的金融危機。我認為政府做了應該做的事情,卻錯過了改革金融體系的大好機會。如果科技界想要重塑金融業,依靠現有的金融服務公司是不可能建立新的服務的。這樣做就像是壹邊在騰訊或者百度自己的平臺上搭建服務,壹邊想著顛覆百度、騰訊、阿裏。想要顛覆,就得繞過現有的大公司。
然而,比特幣和以太坊最令人興奮(也是最不確定)的是可能建立在“可編程資產”基礎上的新公司和新技術模式。比如微支付,第壹次大規模的微支付實驗,就是在iOS和Android平臺的應用內購買。雖然有很多設計上的缺陷(比如中控和30%充電),但這個實驗還是很成功的。我認為比特幣將導致壹個適合開放網絡的小額支付系統,從而以橫幅廣告之外的商業模式提供許多重要服務(如新聞業)。很有可能成為顛覆未來金融的關鍵,成為時代的寵兒。
現在世界經濟怎麽樣?除非妳有能力改變它,否則我不敢說比特幣或任何新技術能夠拯救經濟或世界。但是,技術創新必然會帶來世界的大飛躍,甚至顛覆。我們使用技術行業創造的產品來推廣新服務和淘汰現有服務。我認為,科技界要想改變金融領域,需要繞過現有的金融巨頭,創造新的服務。比特幣很有機會改變整個世界的金融體系。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但這是壹個值得嘗試的實驗。
所以我們國家在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要有開放的心態。想想吧。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比特幣仍然值得冒險。
最後,作為鏈家金融的創始人,作為區塊鏈行業的寫手,歡迎大家參與進來,貢獻自己對區塊鏈的理解,並編碼下來供後人思考。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