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晉城過油肉屬於哪兒的特產

晉城過油肉屬於哪兒的特產

過油肉是山西傳統名菜之壹,至今在全國享有盛譽,被人們稱之為“三晉第壹味。”但是,在山西過油肉中,晉城過油肉卻獨樹壹幟,其制法、風味另有特色。

晉城過油肉的主料為瘦豬肉,最好是裏脊肉或元寶肉。將豬肉頂紋切成柳葉片,用蛋液、濕澱粉拌勻。炒瓢上火放入食油,待油八成熱時將掛糊均勻的肉片下入油鍋,邊炸邊用肉叉把肉攪開,要註意掌握火候,油熱肉片則會結疙瘩,油涼又會脫芡。炸熟後用手勺潷住瓢沿,傾瓢潷盡油,然後投入蔥花、蒜片、姜末、木耳、黃花菜、蒜苔段、烹入少許酸醋,翻瓢後再加入醬油、鹽、味精及紹酒,加水勾芡,裝入湯盤即成。

過油肉制法,始於北齊奧肉。《齊民要術》中記錄有這壹名菜的初始技法,即將豬肉切片後置於存有肉、脂油和鹽的釜中,緩火慢煮後,再入油甕腌漬,食時撈出,水煮再熟,拌以韭菜吃。到了唐代,奧肉制法分為煲制、過油兩種技法。《中國風俗史》載:“唐人食品薄冶群物,入沸油烹,謂之過門香。”此後,肉過油而食,成為歷代宮廷菜式,到了明代,更是禦膳第壹美味。《晉食縱橫叢書名食掌故》記:“過油肉在明代曾被明太祖列為皇宮珍饈第壹味,每臨慶典盛會,酒席宴前,第壹道菜必令先上過油肉,而奉為至上珍寶頭肴。”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封其三子朱_為晉王,過油肉這壹名菜又重回山西,也成為山西代表菜肴之壹。清代時,努爾哈赤和慈禧太後都喜歡吃這道菜。《中國歷代禦膳大觀》載,努爾哈赤稱過油肉為“黃金肉”,他當上皇帝後,“盛京清宮膳房也烹制黃金肉”。慈禧太後掌權後,過油肉“是清宮廷普遍食用的壹只宮廷菜。”

過油肉自明代以來壹直是晉城的代表菜之壹,數百年來各縣大小飯店都以過油肉為看家菜招攬天下食客,甚至筵席上也用這道菜顯示地方風味。山西過油肉片大,晉城過油肉片小;山西過油肉為幹食,晉城過油肉為湯食;山西過油肉壹般不用蒜苔、豆角之類輔料,晉城過油肉則非放蒜苔或豆角不成。外地人在晉城點過油肉時,壹定得講清要山西過油肉還是晉城過油肉,否則很容易混淆。

制作晉城過油肉,勾芡很重要。不僅是過油肉,在其他菜肴中也很重視勾芡。勾芡是否適當,對菜肴的質量影響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調的基本功之壹。勾芡大多用於溜、滑、炒等烹調技法。這些烹調方法***同特點是:旺火速成。用這種方法烹調的菜肴,基本上不帶湯。但由於烹調時加入了某些醬汁調料的原料本身出水,使菜肴看上去湯汁增多了。通過勾芡,使汁液的濃稠度增加了,並附於原料的表面,從而達到菜肴光澤、滑潤、柔嫩和鮮美的風味。要勾好芡汁,首先就要掌握好勾芡時間,壹般應在菜肴九成熟時進行,過早勾芡會使鹵汁發焦,過遲勾芡易使菜受熱時間長,失去脆嫩的口味。勾芡的菜肴用油不能太多,湯汁要適當,否則不能達到增鮮、美型的目的。在用單純粉汁勾芡時,必須先將菜肴的口味、色澤調好,然後再淋入混澱粉勾芡,這樣才能保證菜肴的味美色艷。晉城菜肴中的湯食較多,廚師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勾芡經驗。晉城過油肉之所以區別於山西過油肉,巧妙的勾芡是其重要環節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