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_川貝母的藥用價值

?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_川貝母的藥用價值

介紹:中醫專區,給妳詳細介紹等。想要更多相關知識,不妨關註壹下。

藥物處方實踐簡介

中藥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的幹燥鱗莖,如川貝母、紫花貝母、甘肅貝母、太白或川貝母。根據不同的性狀,分別稱為“松殼”、“青殼”、“爐殼”、“栽培品”。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的作用。用於肺熱幹咳、幹咳少痰、陰虛咳嗽、痰中帶血、瘰癧、乳癰、肺癰。

松殼,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 ~ 0.8厘米,直徑0.3 ~ 0.9厘米。表面是白色的。外層鱗片有兩個,大小不壹,大的扣著小的,未蓋的部分呈月牙形,俗稱“抱月”;頂端封閉,有圓柱狀、略尖的心芽和1 ~ 2小鱗片;頂端鈍圓或略尖,底部平坦。微凹,中央有1灰褐色鱗莖盤,偶見殘余須根。硬而脆,斷面白色,粉質豐富。氣微,味苦。

貽貝呈扁圓形,高0.4 ~ 1.4厘米,直徑0.4 ~ 1.6厘米。外鱗片2枚,大小相近,相對緊扣,頂端開裂,內有2 ~ 3枚心芽和小鱗片,細圓柱形殘莖。

爐殼呈長錐形,高0.7 ~ 2.5厘米,直徑0.5 ~ 2.5厘米。表面為白色或淺棕色,部分有褐色斑點。外部鱗片有2個花瓣,大小相似,頂部稍尖,底部稍尖或鈍。

品種為扁圓形或短圓柱形,高0.5 ~ 2厘米,直徑1 ~ 0.5 ~ 2厘米。表面為白色或淺棕黃色,略粗糙,部分有淡黃色斑點。外層鱗片有2片花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扁平。

1,清熱化痰

用於治療痰熱咳喘、痰黃稠。

2、潤肺止咳

用於肺熱幹咳、幹咳少痰、陰虛咳嗽、咳痰帶血。

3.降低血脂和血壓

Sibylline對麻醉犬也有降壓作用。少量貝母素甲和貝母素乙可使血壓升高,大量生物堿可使血壓降低。還能降低血液粘度。

4.散郁開郁

治療痰熱互結、瘰癧痰核引起的胸悶心煩證。

5、抗菌消炎

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繁殖有抑制作用,川貝母水提取物在體外對星狀諾卡氏菌有抑制作用。

川貝母

藥用部位植物的幹球莖。

性苦甘,性微寒。

經絡,肺經,心經。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

主治肺熱幹咳、幹咳少痰、陰虛咳嗽、痰中帶血、瘰癧、乳癰、肺癰。

用法用量3 ~ 10g;粉服,壹次1 ~ 2g。

不宜與川烏、制川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川貝母的藥用輔助配方

1,治肺熱,咳痰,咽幹:見母(去心)壹個半,甘草(炒)三分,杏仁(去皮,尖,湯炒)壹個半。論三味,道羅為末,蜜丸大如彈珠。含咽和體液。(《生肌宗錄》貝母丸)

2.治傷暴咳:貝母三分(安心),款冬花、麻黃壹兩(去根節),杏仁壹兩(雙仁泡湯去皮尖炒),甘草三分(炒銼)。五味,粗篩,三錢碧,壹燈水,每份取三片姜,煎至七分熟,以溫服之,不分時間。(《生肌宗錄》貝母湯)

3、治哮喘:貝母(去心,麩炒)半兩,甘草(焙)壹分。前兩種口味都是搗成粉的,比如兩三歲的小孩。每壹塊錢,水七分,炒到四分。將我取出,加入少許牛黃粉,吃完後分兩次服用,量大小。(《生肌宗錄》貝母散)

4、治百日咳:貝母五錢,郁金、葶藶子、桑白皮、白前、馬兜鈴各五分。* * *滾成細粉備用。1.5 ~ 3歲,每次兩分;4 ~ 7歲,每次五分;8 ~ 10歲,每次七分,壹日三次,溫開水沖泡,小兒用白糖或蜂蜜。(江蘇中醫)

5、治肺膿腫、肺萎:貝母壹兩,天竺黃、硼砂各壹元,文蛤五分(醋炒)。末了,枇杷葉刷上蜂蜜,糊成丸,大粒吞服。(“醫用級”貝母苦膽丸)

6、治抑郁癥,胸膈不寬: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膏丸,每次70丸。(“有效處方”)

7、化痰行氣,止咳抑郁,消食腹脹:貝母(去心)壹兩,姜厚樸半兩。蜜丸大,每次白湯吃50粒。(“健康雜項”)

8、下奶:牡蠣、知母、貝母,三者均為細粉,配豬蹄湯。(三木湯劑)

9、治喉腫:貝母、山豆根、桔梗、甘草、荊芥、薄荷,煎服。(本草綱目)

10,治小兒鵝口瘡,滿口白腐:貝母為心末,半錢,五分水,少許蜂蜜,煎三次,付凈擦,每日四五度。(《盛慧芳》)

的實踐

材料:雪梨4個,川貝約24克,蜂蜜適量。

練習:

1.雪梨去皮洗凈,上半部帶蒂橫切,開成蓋,梨下切心,加川貝、蜂蜜,蓋蒂蓋蓋,牙簽封口。

2.將梨放入燉鍋中,中火燉2小時左右。

在幹燥的季節,不妨多吃雪梨,雪梨有止咳、祛痰、潤肺的作用。如果覺得喉嚨癢,可以加壹點姜汁燉。

長期的中醫臨床經驗和現代醫學實驗表明,川貝母毒性極低,基本上可以認為是無毒的,壹般口服後不會出現中毒現象。

川貝母治療風熱感冒很有效,但是在治療上效果不是很好。同時,對於脾胃虛寒,平時胃寒的人來說,川貝母並不是壹種合適的中藥。

以上是關於川貝母的壹些知識。想了解更多的中草藥知識,請繼續關註養生網頻道。

川貝母的副作用,川貝母的功能,川貝母圖片,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