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種植平菇如何種植平菇

如何種植平菇如何種植平菇

播種:

1,品種:常見品種有烏斯波爾5號、吉農11、喜德89。

2.播期:平菇適宜出菇溫度為10-18℃,菌絲最適生長溫度為25-28℃。由於發酵和生長的熱量,菌袋內的溫度壹般比空氣溫度高3-7℃。因此,平菇的最佳接種時期是秋季溫度穩定在18-22℃時。壹般在9月底至10中旬,根據不同品種和市場需求,接種期可適當提前和推遲,晚秋接種可在10中旬至110中旬。

3.栽培料配方:棉籽殼87.6%,麩皮5%,石膏2%,石灰3%,過磷酸鈣2%,尿素0.3%,多菌靈0.1%,三十烷醇40ml/100kg幹料,料水比1: 1.4。4.栽培料制作:將準備好的料加水混合後,堆成寬1m,高1m,長度不限的壹堆,然後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保濕。2-3天堆溫能升到60℃左右時,就可以翻堆了,每天壹次,2-3次。每翻壹次後,要在物料表面噴灑1000倍的高效氯氰菊酯或400倍的敵敵畏殺蟲。壹般發酵4-5天後,可批量降溫(深秋2-3小時),待料溫降至30℃左右,即可裝袋接種。

5.裝袋播種:(1)制作栽培袋。用折疊直徑22 cm,厚度0.03 mm的聚乙烯管材,剪成48 cm長的料袋。用大縫衣針在包上打三排氣孔,每排9個孔。氣孔的位置距離袋頭100 mm,在袋的中間1排。裝貨前用別針把袋子固定好。(2)播種。先將無公害適齡菌種打碎成紅棗備用。接種多采用四層菌(或五層菌)的分層接種法。袋兩端的培養料厚度為1-2cm,中間料層均勻分布,菌種貼在袋壁上。播種量壹般占幹物質重量的15-20%。播種後,在中間縱向開壹個直徑2厘米的洞,然後用大頭針封住。壹般裝載高度為30-33cm,每袋幹料為1-1.5kg,濕重不少於2.3kg,裝載的松緊要有彈性,不軟不牢。

病原體管理:

1,產卵場及排放方式:10六月中旬前接種者,可室外產卵。播種後,將菌袋移至陰涼通風處,井字排列,高度不超過5層。65438+10月中旬以後,細菌需要在室內生長,出袋高度可以提高到7-8層。

2.堆垛:產卵期每7天堆垛壹次,以平衡產卵。

蘑菇期管理:

1.棚內堆放菌袋:播種後20-30天,菌絲可長滿菌袋,即可在棚內堆放。壹般堆疊高度為8-11層。

2.保溫:出菇最適溫度為10—18℃,出菇前期溫度相對較高,主要靠遮光和通風。深秋初冬,室溫適宜,保溫降溫相結合。進入冬季後,保溫是提高溫度的主要方式,溫室溫度要人工提高到5℃以下。

3.保濕:出菇的適宜濕度為85-95%。菇棚加濕措施如下:壹是每7天澆壹次畦。二是用噴霧器向棚內壁和空氣噴水,噴灑時不允許噴在菌袋的菇蕾上。

4.通風:出菇初期室外溫度高,菇棚內溫度在15℃以上時,以晝夜通風為主。壹般晚上會在3-6處豎起棚子南北兩側的塑料薄膜,高度20-30厘米。秋末冬初,菇棚溫度降至15℃以下時,每天早晚通風1-2小時即可。平菇屬於變溫出菇,管理中要註意人為拉大溫差。

5、調光:平菇的生長發育需要足夠的散射光,避免直射光,白天在有遮光物的棚內調光到處看報為宜。

6.後期註意補水追肥。姬松茸產出壹兩個潮菇後,袋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結合補水,註意補充營養素:每100千克水中尿素0.4-0.7千克,白糖或葡萄糖0.2-0.5千克,硫酸鎂0.1千克,三十烷醇40毫升,石灰0.5-1千克。有條件的也可加入適量微肥,如豐谷寶、豐谷豐等。補水追肥的具體方法:將配制好的營養液裝入大盆或桶中,放在離地面2米以上的高度,用專用註水器逐袋註水,每袋0.4-0.75公斤。第壹次註水後,每菇註水壹次,壹般3-4次。

疾病控制:

黏菌是平菇子實體生長階段的主要雜菌,感染黏菌的菌袋發現後應及時處理。主要害蟲為蘑菇蠅和紅蜘蛛,用25%殺菌酯稀釋1000倍或磷化鋁熏蒸均可防治。防治害蟲時要特別註意不要給蘑菇噴農藥,所以要在采蘑菇之前或之後用藥。

收獲和加工:

當壹叢姬松茸中最大的菇傘達到28-30 mm時,是采摘這壹叢姬松茸的最佳時間。采完蘑菇後,用培養料把菇腳切掉,然後把平菇壹個壹個撕開,按層次分別擺放。如果賣的是鮮蘑菇,可以裝袋出售。如果用鹽腌制,需要及時煮熟,按照每斤煮好的香菇加0.4斤鹽的比例混合均勻,放入大鍋中腌制,15天後即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