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媒體專門做實驗,對魚湯進行脂肪含量檢測。
首先選取鯽魚熬了兩份湯:壹份熬制10分鐘,魚湯呈現出淡淡的乳白色;另壹份魚湯慢燉20分鐘,魚湯呈現濃濃的奶白色。接著,實驗人員又熬了兩份胖頭魚湯,熬制時間也是10分鐘和20分鐘。
經過對4份樣本的檢測,鯽魚湯熬至10分鐘時脂肪含量0.5%,到20分鐘時脂肪含量1.8%,脂肪含量增長到3.6倍;胖頭魚頭湯熬至10分鐘時脂肪含量0.92%,到20分鐘時脂肪含量1.6%,脂肪含量增長到1.73倍。
從試驗結果看,“魚湯越白,脂肪含量越高”的說法是真的。但是實驗結果也顯示,魚湯含脂量都在2%以下。
上海市同仁醫院營養科主任張靜表示,人們在熬魚湯時,通常會先把魚煎壹下,如果把這些植物油都算進去,脂肪含量可能確實會高壹些,但“40%”的數據仍有誇張。
美味魚湯偶爾喝喝,不必擔心
根據膳食均衡的理念,人體必需攝入壹定量的脂肪來維持身體運轉,完全杜絕脂肪的飲食方法是非常不可取。而許多人體必需的脂肪酸是人體自身無法合成,只能從飲食中攝取。魚類中所含有的脂肪,大多屬於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只要膳食均衡,喝喝奶白色的魚湯,攝入壹點脂肪也是身體的需要。
從這個角度看,網傳文章中“原來魚湯煲得白……代表著對妳的身體有危害”的說法,有點聳人聽聞了。美味魚湯偶爾喝喝沒關系,完全不必“談脂色變”。
當然,對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還有高尿酸患者等特殊人群而言,喝魚湯還是適量為好。張靜提醒,經常喝魚湯,尤其是油煎後再熬制的魚湯,可能會攝入多余的脂肪,長期累積可能會導致體重或心血管負擔的增加。
這裏,有幾個魚湯與健康兼得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第壹,,煎魚和熬湯之間,多壹個步驟——濾油,盡可能減少魚湯裏的油脂;
第二,喝魚湯別忘吃了湯裏的食材,那才是真正的營養豐富。
煮出壹鍋奶白色鮮魚湯的關健在於····
有人說是“煎”才能熬制出奶白色的魚湯?其實,制湯的魚煎或者不煎都可以煮出奶湯,只是相較而言煎過再煮湯色更醇香。
煮出壹鍋奶白色鮮魚湯的關健在於“火候”的把握!
“奶湯”與“清湯”的制法不同在於:“清湯”的火候,先旺後小,湯汁煮沸後,立即改用小火,保持湯面微開,呈“菊花心”泡狀;奶湯的火候則不同,先旺後中,湯面始終保持沸騰沸騰的狀態,至到湯汁呈奶白色。
另外~煮奶湯是用“冷水煮”還是該用“熱水煮”?這個話題好像也是挺有爭議的,用冷水煮或用熱水煮我都試過,壹樣都可以煮出奶白湯色。只是個人觀點更趨向於用冷水煮,感覺析出的湯汁不腥更稠厚些。
tips:喝魚湯別忘吃了湯裏的食材,那才是真正的營養豐富。煲魚湯,豆腐和蘿蔔搭配更佳噢~另外,吃魚湯要小心魚刺~
MEISHICC
魚湯做法
豆腐鯽魚湯
用 料
鯽魚 / 豆腐壹塊 / 料酒
蔥 / 姜 / 香菜 / 水 / 鹽
做 法
1.鯽魚壹條,收拾幹凈瀝水;嫩豆腐若幹切成塊或片,撒上鹽;老姜切絲,另留下半塊留作擦鍋用;小蔥。蔥白段寸段,蔥葉切碎。
2.炒鍋燒幹燒熱,用剛才留的那半塊姜擦鍋,擦後再倒油燒得開始冒煙時,將魚丟放入鍋。
3.魚壹面煎好後,再煎另壹面。
4.烹入料酒,加入蔥白段及姜絲,加兩碗清水,放進豆腐大火燒開,加雞精及適量鹽,繼續保持大火烹
5.大火煮約10-15分鐘,湯就已經很白了,出鍋,裝盤撒上少許蔥
黃豆芽鯽魚湯
用 料
鯽魚 / 黃豆芽 / 鹽 / 姜 / 油
做 法
1.鍋裏放少許油(低於平時炒素菜的油量),待油熱後,放入姜片,用鏟子把姜片在鍋底抹壹抹
2.轉中火,放進去鱗去腮洗幹凈的鯽魚,煎1分鐘左右,翻面煎壹分鐘
3.加水,煮開後,放入洗幹凈的黃豆芽
4.鍋開後,轉中小火三十分鐘
5.放鹽,即可盛出
美味黑魚湯
用 料
黑魚 / 豆腐 / 蔥 / 姜
鹽 / 料酒 / 白胡椒粉
做 法
1.黑魚收拾幹凈,切成大塊
2.淋入料酒,撒上鹽和白胡椒粉拌勻,腌制10分鐘,瀝幹水分
3.姜切片,小蔥打結
4.豆腐切成小塊,在開水中燙壹下撈出瀝水
5.炒鍋中倒油,放入姜片爆香
6.放入黑魚,煎至兩面微金黃
7.淋入料酒,蓋上鍋蓋燜1分鐘,能更好去腥
8.加適量開水,放入小蔥,不蓋鍋蓋,大火煮5分鐘
9.放入豆腐,蓋上鍋蓋煮開,轉中火再煮8分鐘左右
10.出鍋前加鹽和白胡椒粉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