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腸炎有哪些癥狀
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裏急後重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
1、急性腸炎癥狀
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壹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惡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腸炎的主要癥狀。
2、慢性腸炎癥狀
慢性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病因可為細菌、黴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亦可為過敏、變態反應等原因所致。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癥,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樣便。
(1)消化道癥狀:常呈現間斷性腹部隱痛、腹脹、腹痛、腹瀉為本病主要表現。遇冷、進油(油食品)膩之物或遇情緒波動、或勞累後尤著。大便次數增加,日行幾次或數十余次,肛門下墜,大便不爽。慢性腸炎急性發作時,可見高熱、腹部絞痛、惡心嘔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凍血便。
(2)全身癥狀:呈慢性消耗癥狀,面色不華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四肢乏力,喜溫怕冷。如在急性炎癥期,除發熱外,可見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現。
(3)體征方面:長期腹部不適或少腹部隱隱作痛,查體可見腹部、臍周或少腹部為主,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
2、引起腸炎的原因
1、遺傳因素
本病的血緣家庭發病率較高,據歐美文獻統計,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病。
2、免疫力低下
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本病並發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者較多,所以提高免疫力也是防治腸炎重中之重。
3、濫用抗生素
很多人遇到疾病會濫用氨芐、頭孢等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會直接刺激腸道,還可以引起腸道菌群失調,使腸道內正常的大腸桿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引起腸炎。
4、飲食不註意
包括飲食因素如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食物過期如牛奶過期、及不清潔的環境、氣候的突變、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均可以引起腹瀉。
5、口服避孕藥女性患者腸炎的危險性增加
來自美國和英國隊列研究指出,口服避孕藥婦女患炎癥性腸病的危險性增加40%以上。長期口服避孕藥或大劑量服用雌激素婦女腸炎發生的危險性高。
容易患腸炎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勿進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內臟,肉類、禽類、蛋類等要煮熟後方可食用。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燙洗,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
3、腸炎飲食調理
1、飯前要洗手。手是人體接觸外界事物最多的器官,上面布滿了各種各樣的細菌,如大腸桿菌、霍亂弧菌。如果吃飯前不認真洗手,那麽這些細菌就會隨著食物進入人體,引起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
2、吃飯要定時定量。有的女性朋友想要減肥,所以從來不按時吃飯,有的可能壹天只吃壹頓甚至幾天吃壹頓。結果不僅體重沒下降,腸胃也給弄壞了。還有的朋友對於喜歡吃的菜總是毫無節制,非要吃到撐才算完;如果碰到自己不愛吃的,就匆匆扒幾口飯了事。這樣饑壹頓飽壹頓,對胃腸的損害也是很大的,因為壹會兒它們的負擔很重,壹會兒又幹脆沒活可幹,這樣下去得胃病是很正常的事。建議飯要吃七分飽,給胃腸道適當的任務。
3、拒絕湯泡飯。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覺得菜不對胃口或者米飯太硬難以下咽,就用湯或者幹脆開水拿來泡飯吃。他們以為這樣能下飯,而且米飯被泡軟了,更容易消化。其實恰恰相反,我們之所以吃東西要現在嘴裏咀嚼,就是為了將較大的較粗糙的食物咬的碎壹些、細壹些,方便下壹步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而吃湯泡飯的人往往是囫圇吞飯,這樣等於就是加重的胃腸的負擔。
4、不吃生冷食品。雪糕冰棍等冷飲要盡量少吃,冰箱裏取出來的瓜果也不要立即就吃,應該在室內先回溫再食用。胃怕寒,這些冷冰冰的東西進到胃裏會令血管收縮而引起腹痛。
5、盡量少下館子。尤其是路邊攤,且不說地溝油什麽的,他們壹般都是接了錢又馬上碰食物,本身衛生條件就未必合格,這樣壹來食物上的有害微生物就更多了。如果必須得下館子,最好不要用飯店的餐具,隨身攜帶可折疊的餐具,就可以減少感染胃腸道細菌的概率。
6、戒煙限酒。吸煙對於呼吸道的危害我想大家都了解,但是吸煙會引起消化道疾病恐怕就沒多少人清楚了。煙不僅對肺有刺激,對胃也同樣有刺激。適量飲酒對人其實是有好處的,但是也要有限度,如果不加以節制,就會對胃粘膜造成損害,可能引起胃出血。
7、學會放松。現在的社會,生活、工作、學習的競爭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多。為了能夠跟上越來越快的節奏,吃飯時間就被打亂,而且如果不學會放松自己,會影響胃腸道的蠕動,消化功能受到抑制,破壞了胃腸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要學會自我調適,減輕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不要讓胃腸跟著壹起難受。
8、飲食應清淡。少吃辛辣、油炸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