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和馬鈴薯育苗栽培技術。生姜和土豆切塊育苗,好嗎?答案是肯定的。姜土豆可以像土豆壹樣切成段或丁。生姜土豆和馬鈴薯雖然不是同壹科的植物,但繁殖方法是壹樣的。它們的塊莖上露出大小不壹的芽眼,這是幼苗生長的地方。那麽培育壯苗的種植技術有哪些呢?
1,種子預留
在塊莖膨大後期,應選擇藤蔓膨大的健壯姜塊莖作為姜塊莖的種子先挖。在挖掘生姜塊莖的種子時,應註意不要傷害生姜塊莖,以避免細菌感染,並且生姜塊莖上沒有昆蟲眼睛危害。為了減少種子消耗和留種成本,應選擇中等大小的馬鈴薯塊莖作為種子。壹般每畝種子儲備50-60斤。
2、烘幹種子
把收獲的種子塊放進去
在裸露的屋頂上曬種子,方法:在要曬的屋頂上鋪壹層稻草,然後將種薯均勻的鋪在稻草上,註意不要重疊。種子幹燥時間應超過30天,但不超過45天,這取決於溫度。高溫縮短了種子幹燥時間,而低溫延長了種子幹燥時間。如遇雨霜,蓋壹層稻草保暖,晴天揭開稻草。
3.將馬鈴薯種薯切成段
清明節前後,將健康的生姜和土豆種子切成段或塊。註意姜薯肉變紅,壹般是凍害造成的,發芽率低。切下的種子段或片要有半個拇指長,以保證生姜和馬鈴薯發芽生根的營養供給需求。對於芽眼太多的種段或種塊,用釘子紮傷部分芽眼,防止出苗後苗弱細長。切好的種薯要像土豆壹樣拌上草藥灰,有利於傷口愈合和殺菌。
4.種植密度
冬季,對要種植的生姜和馬鈴薯地塊進行深翻和粗翻,施有機肥5000公斤,使地塊土壤得到充分的曬曬,改善土壤的通風環境,殺死大部分病蟲害。播種前,將地塊平整,等待播種。姜馬鈴薯是喜光的塊莖作物。在準備好的畦面上種植兩行,行距25×23 cm,穴深約6 cm。根據土壤肥力,合理確定密度。高肥力地塊2400塊,中等肥力地塊2600塊,差肥力地塊2800塊。在坑裏施壹些腐熟的農家肥,然後每畝用10斤過磷酸鈣填坑。沒有清水時,將種薯塊放入洞內,切口緊貼土壤,然後回土蓋上種薯塊。
5.播種後管理
播種後,在整個畦面覆蓋壹層稻草,保持土壤水分,防止雜草生長,有利於出苗。出苗後,註意查苗補苗。苗高10 cm左右時,套種,每穴留2芽。當苗高為1.5cm時,搭起腳手架,選取200cm左右的枝條,每株牢固地豎立1枝條,使藤蔓能夠延伸,自然緊貼在枝條上。播種後施足苗肥,主要是磷、鉀肥和多元素肥料,同時進行中耕除草。前期陰雨天氣多註意排水,後期陰雨天氣勤澆水。
以上是生姜和馬鈴薯的育苗技術。培育壯苗是生姜和馬鈴薯高產的基礎,當然高產離不開後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