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方------保和丸、越鞠丸
1、飲食常識
1)醫學專家告誡我們,人體最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是面條、饅頭和大米,而不是肉類,吃飯時眼前應該擺上三只碗:壹碗米(或面條),壹碗饅頭,壹碗蔬菜。蔬菜裏肉的種類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但分量不能超過三分之壹。
2)食欲超常強勁不是好事,多為生病的前兆,此時壹定要提高警惕,及時服用幫助消化的藥進行調理。
2、用藥標準
保和丸藥效溫和,適合小孩兒、老人,越鞠丸藥力強勁,適合年輕人;選擇兩種藥時,要有層次概念,即輕度消化不良用保和丸,重度再用越鞠丸。具體可參照以下癥狀:
保和丸:1)食欲不振,舌苔厚膩,大便幹燥,屁很臭,臉蛋紅潤; 2)偶爾聚餐時飲食過量;
越鞠丸:1)胃飽脹,有時脹痛,有時刺痛; 2)遇事心急上火導致口舌生瘡,或因心情不好胸口發悶;
============================================================================================================
保和丸
定義
中文名稱:保和丸 英文名稱:baohe pills;baohe wan 定義:同名方約有17首,現選《丹溪心法》卷三積聚痞塊方。組成:山楂六兩,神曲二兩,半夏、茯苓各三兩,陳皮、連翹、萊菔子各壹兩。上為末,炊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白湯下。 應用學科:中醫藥學(壹級學科);方劑學(二級學科);方劑(三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百科名片
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等中藥為主要成分,起消食和胃的作用。主治:食滯胃脘證。脘腹痞滿脹痛,噯腐吞酸,惡食呃逆,或大便泄瀉,舌苔厚膩,脈滑。 多為普藥,可於壹般藥店購買。
臨床應用
藥理作用
方劑
分類:消食劑-消食化滯
方源:《丹溪心法》
組成:山楂六兩(15-20g) 神曲二兩(10-15g) 半夏 茯苓各三兩 (10-15g) 陳皮 連翹 萊菔子各壹兩(各35-10g)
用法:上為末,炊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白湯下(現代用法:水泛為丸,每服6-9g,溫開水送下:湯劑,水煎服·)。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積。脘腹痞滿脹痛,曖腐吞酸,惡食嘔吐,或大便泄瀉,舌苔厚膩,脈滑等。、
方解本方是治食積之常用方。食積之證,多因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所致。《素問。痹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若飲食不節,或過食酒肉油膩之物,致脾胃運化不及,則停滯而為食積。食積內停,氣機阻滯,故脘腹痞滿脹痛;食積中阻,脾胃升降失職,濁陰不降則曖腐吞酸,惡食嘔吐,清陽不生則大便泄瀉。舌苔厚膩,脈滑均為食積之征。治宜消食和胃之法。方中重用山楂為君,消食開郁,尤善消肉食油膩之積。臣以神曲消食健脾,善消酒積;萊菔子下氣消食,善消谷面之積。三藥配伍,可消壹切飲食積滯。食阻氣機,胃失和降,故佐入半夏、陳皮行氣化滯,降逆和胃而止嘔;茯苓淡滲利濕,健脾以止瀉。食積易於化熱,遂佐入連翹,清熱散結,以治食積所化之熱。諸藥相合,消食之中佐以理氣和胃與清熱散結之品,使食積得消,胃氣得和,熱清濕去,諸癥自愈。因其藥力緩和,藥性平穩,故以”保和“命名。
方歌: 保和神曲與山楂,苓夏陳翹萊菔加,炊餅為丸米飲下,方中亦可用麥芽。 運用:
1. 本方為消食化積之劑,若脾胃虛弱,飲食內停者,非本方所宜。
2. 急慢性腸胃炎、消化不良、嬰兒腹瀉等,屬食積內停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越鞠丸的功用主治是行氣解郁,氣、血、痰、火、濕、食等郁,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吞酸嘔吐,飲食不化;六郁牙齒痛,口瘡,或胸滿吐酸,飲食少思;婦女思想無窮,所欲不遂,帶脈不約,發為白淫。
各家論述
1.《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手少陽藥也。吳鶴臯曰:越鞠者,發越鞠郁之謂也。香附開氣郁;蒼術燥濕郁;撫芎調血郁;梔子解火郁;神曲消食郁。陳來章曰:皆理氣也,氣暢則郁舒矣。 2.《刪補名醫方論》:以氣為本,若飲食不節,寒溫不適,喜怒無常,憂思無度,使沖和之氣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飲食,脾郁不消水谷,氣郁胸腹脹滿,血郁胸膈刺痛,濕郁痰飲,火郁為熱,及嘔吐、惡心,吞酸、吐酸、嘈雜、噯氣,百病叢生。故用香附以開氣郁,蒼術以除濕郁,撫芎以行血郁,山梔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五藥相須,***收疏解五郁之效。 3、本方為治療氣郁乃致血、痰、火、濕、食諸郁輕癥的常用方。氣郁則升降不行,運化失常,故見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癥。氣郁或因血、痰、火、濕、食諸郁所致,而氣郁有可導致血、痰、火、濕、食諸郁。因此本方著重於行氣解郁,使氣機通暢,則諸郁自解。方中用香附行氣解郁,以制氣郁,為主要藥物。川芎活血祛瘀,以制血郁,梔子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術燥濕運脾,以治濕郁,神曲消食導滯,以治食郁,均為輔助藥物。氣郁則濕聚痰生,若氣機流暢,五郁得除,痰郁隨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藥。 4、從臟腑來說,涉及肝脾兩臟,因肝藏血而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若喜怒無常,憂思無度則肝氣不舍,形成氣郁,進而導致血郁、火郁;飲食不節,寒溫不適,影響脾土則脾失健運而致食郁,甚者會形成濕郁、痰郁。所以氣、血、火三郁多責之於肝,食、濕、痰三郁多責之於脾。本方中香附行氣開郁;川芎活血祛瘀;梔子清熱瀉火;神曲消食導滯;蒼術燥濕健脾。 5、朱震亨《百度百科》:朱氏創立了越鞠丸以統治六郁,方中用香附治氣,川芎治血,梔子清火,蒼術治痰濕,神曲治食,而其中香附又為主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