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早在明朝,山東商人就來到天津,他們帶來的煎餅為天津煎餅果子的制作做出了貢獻。現在天津的煎餅果子已經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無數外地人來天津後都會想去看看,包括我。
大部分地方的煎餅都是用白面粉做的,但是到了天津我才知道,原來正宗的天津煎餅面是用綠豆粉做主料的。
而且在當地,大部分店鋪都可以自帶雞蛋。在老天津人看來,這不僅代表著營養和健康,也象征著秩序。大家先到先得,雞蛋由人代替,有條不紊的排隊。
將面糊攤成面團,在上面打幾個雞蛋,加入剛炸好的蓖麻和雞胗,抹上醬料卷成可愛的形狀,壹套完美的煎餅果子就誕生了。
咬下去,軟糯的外皮和滾燙的酥脆充斥口腔,混合著淡淡的豆蛋香味。那壹刻我真的覺得排隊是值得的。
2.“天津三絕”
說起天津的地方小吃,我相信首先想到的是“天津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洞炸糕,它們與天津人的日常飲食密不可分,已經成為當地的驕傲。所以當我在天津定居後,我做的第壹件事就是直奔天津。
第18街扭曲:
十八街麻花和普通麻花不壹樣。先在熱面中加入芝麻、桃仁、瓜子等小配料做成酥條,再與白面蘸芝麻壹起搓成麻花,放入油鍋中炸熟。這個大麻花看起來像壹個中國結,透露著壹種吉祥如意的感覺。切下壹段入口品嘗。酥脆的麻花和甜甜的水果融合在壹起,滿嘴的油和甜,讓人忍不住驚呼。
狗不理包子:
“天津三絕”之首的狗不理包子,以味美、香而不膩而聞名全國。而且據說做工也極其精致——每個包子都是15折的規整。從抽屜裏拿出來,看起來像霧中的秋菊。咬壹口,油油的,水汪汪的,含在嘴裏,回味無窮。那是壹種安慰!
耳洞炸糕:
說起天津經典的平民美食,最有名的就是耳朵眼炸糕。外面很嫩,甜甜糯糯的味道還在腦海裏揮之不去,真的讓人欲罷不能。
不過天津本地的炸糕店很多,不過我還是推薦總店的炸糕,不過那裏人氣高,想吃的朋友要早點排隊。
3、鍋巴菜
早就聽說在天津人的早餐裏,鍋巴菜永遠是不可動搖的。就連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等小吃也風靡全國,但在天津人心目中,鍋巴永遠是“家的味道”。
那麽,鍋巴到底是什麽?我真的很好奇。
從字面上看,好像這是壹道鍋巴做的菜。但其實在天津,它的發音是“嘎巴菜”,裏面既沒有鍋巴,也沒有食物——跟名字沒關系。
從根源上看,鍋巴飯和煎餅果子其實是“兄弟”,因為它們都有同壹個源頭——山東煎餅。
鍋菜是用綠豆粉做成的煎餅,切成薄片,放入準備好的鹵汁中,再加入香菜、豆腐幹、芝麻醬等小配料,就可以吃了。
說實話,光是看著這些食材,就覺得嘴裏已經塞滿了。咬下去,還不爭氣滿嘴鹹香,越嚼越香。不虧,當地有句話說:吃遍天下的人,不貪,愛壹鍋鍋巴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