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壹次性筷子的發明者是哪個國家的人?

壹次性筷子的發明者是哪個國家的人?

在日本的各大餐館、食堂處處可見壹次性筷子。日本全年壹次性筷子的消耗量約為257億雙,人均消費200雙左右。同時,日本國內壹次性筷子的產量僅占3%左右,其余97%都是依靠進口,其中從中國進口的壹次性筷子占全部進口量的99%。這就是說,日本約96%的壹次性筷子來自中國。  早在江戶時代,日本人就發明了適合日本飲食習慣的壹次性筷子。到1990年,日本國產壹次性筷子的產量達到了240億雙。與此同時,由於壹次性筷子消耗了大量木材,日本國內掀起了壹起關於壹次性筷子是否破壞森林資源的討論。壹些廠商於是將目光轉向海外。  最初,日本從中國、南非、印度尼西亞和加拿大等國進口壹次性筷子。韓國也曾是日本壹次性筷子的主要進口國,但慢慢地,由於韓國國內壹次性筷子需求量的增加、木材資源面臨枯竭以及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激烈等多種原因,韓國不僅停止了對日出口,還成了壹次性筷子的進口國。  最初把壹次性筷子介紹到中國的是壹名日本商人,中國對日本大量出口壹次性筷子也是因為壹名日本商人。上世紀90年代初,當壹些日本商人開始開拓海外壹次性筷子的加工基地時,壹名日本商人首先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建立了壹家小廠。這家廠子壹開始還不是直接利用中國的木材生產出口日本的壹次性筷子,而是使用了從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進口的白樺木進行加工生產。後來,看到有利可圖,不僅日本商家大量進入中國,以合資方式在華投資設廠,就連中國本地的壹些企業也開始轉產壹次性筷子。這樣,中國的壹次性筷子在向日本出口的同時,也開始在國內普及。  中國的壹次性筷子對日出口雖然給壹些地方帶來了收入,也創造了壹定的就業機會,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這項產業給中國帶來的問題。如果按壹棵成年樹木能夠生產出壹萬雙筷子計算,那麽中國對日出口的200多億雙壹次性筷子至少需要250萬棵樹,需要砍伐掉數萬平方公裏的森林。與日本國內所采用的“間伐”方式不同,中國的森林采伐大都是采用“壹采光”式的砍伐方式,應該說這是對現有森林資源的壹種毀滅性的采伐。由於後續植樹工作乏力,原本是可再生的森林資源就變成了壹次性資源。這對我國的林業資源是極大的浪費。  中國對日出口壹次性筷子是最典型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即為了發展經濟進行資源出口型的生產開發,資源過度開發最終導致環境遭到破壞。當年曾對日出口壹次性筷子的許多國家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許多國家都是因為森林資源枯竭才不得不退出這壹市場競爭的。在中國的壹次性筷子大量進入日本時,日本國內的壹些生產企業也向政府提出過諸如限制從中國進口的建議。日本政府雖然曾在1995年、1996年先後對進口牛肉和豬肉采取過限制措施,但在壹次性筷子問題上,日本政府卻從1999年年初開始把進口關稅由原來的5.2%下調到4.7%.這也反映了日本政府對帶有破壞他國資源性質的進口問題所持的態度。  關於中國對日出口壹次性筷子的問題,日本政府林野廳雖然壹再堅持,利用建設用木材的下腳料和“間伐”木材為原料生產壹次性筷子,不是在破壞森林資源,而是在促進有效利用森林資源,但這或許在日本是可行的,放在中國可能就是另外壹回事。因為如果按“間伐”和利用下腳料的方式生產,無疑會增加生產成本,中國企業可能會退出對日出口壹次性筷子的隊伍。為了滿足對日出口的需求,中國的制筷企業不得不消耗掉大量木材,中國北方森林因此正在遭到破壞。這就意味著日本在對他國資源進行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