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是心臟病的總稱,包括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和其他心臟病。臨床實踐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臟病的有效輔助手段。
[編輯此段]心臟病診斷
當生活中出現以下現象時,建議進行心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心臟病,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體力活動時有心慌、乏力、氣短等不適,或呼吸困難;
◆勞累或緊張時,突然胸骨後疼痛或有胸悶壓迫感;
◆左胸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至肩、臂、頸;
◆脈搏過快、過慢、短促或不規則;
◆深睡或噩夢中突然驚醒,感覺心悸、胸悶、呼吸不暢,需要坐起壹段時間才會好轉;
◆性生活時感到呼吸困難、胸悶或胸痛;
◆飽餐、受涼、吸煙、看情節緊張的電影或電視時感到心悸、胸悶或胸痛;
◆在公共場所,容易感到胸悶、呼吸不暢、空氣不足;
◆上樓時比之前或其他人更容易心悸、氣短;
◆突然心慌,頭暈,眼前壹黑,有摔倒的感覺;
◆孩子活動能力比同齡人差,活動時感到心慌、氣短、乏力、嘴唇發青;
◆感冒後,輕微勞動後感到心慌乏力,或走快壹點感到氣短;
◆突然胸部不適暈倒在地上,或馬上有“快死了”的感覺;
◆晚上睡覺,枕頭低了感覺呼吸困難,需要睡高枕;◆出現下肢水腫;
◆手指或腳趾末端出現肥大、變形;
◆面部、嘴唇、指甲出現青紫色、暗紅等異常顏色;
◆休息時感覺心跳有異響,或手觸及前胸壁心臟時有震顫感;
◆孕期心悸、頭暈、氣短或水腫;
◆左肩疼痛久治不愈。
早搏意味著心臟病發作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談談早搏的三個原因:
1,無任何心臟病證據的早搏往往與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煙酒過度、飲濃茶等因素有關。這種早搏稱為功能性早搏。
2、心臟本身器質性疾病引起的早搏,常見原因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肺心病等。
3、有些藥物如洋地黃中毒也會引起早搏。
從這個角度來看,壹出現早搏就貿然診斷心臟病是不正確的。
如果發現自己有早搏的癥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以確認早搏的性質和類型,是否有心肌缺血的表現。應攜帶24小時動態心電圖機進行監測,及時選擇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壹般來說,每分鐘少於5次的偶發性早搏,或24小時動態心電圖早搏總數少於400次,對身體健康幾乎沒有影響,不必治療。此類早搏可視為生理性早搏,經常性早搏,尤其是惡性早搏,必須積極治療。
[編輯此段]了解內心
人體“引擎”
●心臟是壹個強大的、不知疲倦的、努力工作的泵。心臟和身體的關系就像引擎和汽車的關系壹樣。
●如果壹個人的心臟平均每分鐘跳動70次,壽命為70歲,那麽他壹生中心臟會跳動近26億次。壹旦心臟停止跳動,無法通過搶救再次跳動,就意味著壹個人的生命終止。
心臟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1/3的世界人口死亡是由心臟病引起的,而在中國,每年有幾十萬人死於心臟病。
[編輯本段]早期癥狀
看言行,早發現。俗話說,預防疾病早,防患於未然;早治病,不嫌晚。心臟病防治的關鍵是“早”。那麽如何在早期發現心臟病呢?即察言觀色:心臟病除了心慌、心前區疼痛等大家熟悉的癥狀外,往往還有壹些表面癥狀。註意這些先兆癥狀,可以早發現早治療。
這些體表體征包括:
◆呼吸:當妳做壹些輕微的活動或處於安靜狀態時,會出現氣短,但不伴有咳嗽和咳痰。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左心室功能不全的表現。
◆臉色:如果臉色蒼白發紫,表情冷漠,這是心臟病晚期的瀕死臉。如果面色暗紅,是風濕性心臟病和二尖瓣狹窄的特征。如果是蒼白色,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征兆。
◆鼻子:如果鼻子硬,說明心臟堆積了太多脂肪。如果鼻尖腫了,說明心臟脂肪也可能腫了,或者心臟病在擴大。此外,紅鼻子通常表明有心臟病。
◆皮膚:慢性心力衰竭和肺源性心臟病晚期患者的皮膚可呈深褐色或深紫色,與機體組織長期缺氧、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有關。皮膚黏膜和四肢呈藍紫色,說明心臟缺氧,血液中還原的血蛋白增多。
◆耳朵:心臟病患者早期有不同程度的耳鳴。這是因為內耳的微血管動力學異常。當疾病沒有引起全身反應時,內耳會收到壹個警告信號。如果妳的耳垂出現連續的皺紋,很有可能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
◆頭頸部:如果有表面肌腱從鎖骨突出到耳垂,比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肩膀:天氣明顯不錯,但左肩左臂有陣陣酸痛,可能是冠心病。
手腳:手指或腳趾末端明顯粗大,甲面凸起如鼓槌,常見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或先天性紫紺型心臟病患者。
◆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腫往往是心功能不全導致靜脈血液回流受阻的表現。另外,如果經常心悸、哮喘,只有蹲下才能緩解,這是紫鉗心臟病的獨特表現。
註意胸悶心悸
我發現很多老年人對自己的壹些癥狀缺乏了解,而有些年輕人對胸悶心慌等癥狀不太重視,往往認為無所謂,忍忍就好。正是這些想法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有壹個40歲的學院領導,平時心裏不舒服,但是不重視。結果他突然去世,英年早逝,非常可惜。如果他及時去看醫生治療,結果會很不壹樣。因此,只要積極治療,心臟病的治愈和緩解還是很樂觀的。
[編輯此段]高危人群
1.男45歲以上,女55歲以上。
2.吸煙者。
3.高血壓患者。
4.糖尿病患者。
5.高膽固醇血癥患者。
6.有遺傳病家族史者。
7.肥胖的人。
8.缺乏鍛煉或工作壓力。
9、進公安局接受訊問。
[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雖然遺傳性疾病的年齡、性別、家族史等危險因素很難改變,但如果剩余的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某些心臟病是可以有效預防的。心臟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自我管理,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從65438年到0954年,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患有嚴重的心臟衰竭。他的私人醫生懷特醫生建議他改變壹些生活方式,比如減肥、戒煙、堅持鍛煉。盡管忙於政務,艾森豪威爾還是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堅持了下來。不久後,他實際上恢復了全職工作,並活躍在政治舞臺上。可見,科學的生活方式不僅會預防疾病,還會降低疾病的程度,患者的生活質量完全有可能恢復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建議的預防措施可能包括:
控制重量
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風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86%,高血壓合並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比不合並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高1倍。
戒煙
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過量吸煙可降低血壓)、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流異常和血小板粘附增加。這些不利影響使30-49歲吸煙男性冠心病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3倍,吸煙也是心絞痛發作和猝死的重要原因。
戒酒
美國科學家的壹項實驗證實,乙醇對心臟有毒。過量攝入乙醇可降低心肌收縮力。對於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酒精中毒不僅會增加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不齊,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環境
汙染嚴重、噪音強度大的地方可能誘發心臟病。因此,改善生活環境,擴大綠化面積,降低噪音,防止各種汙染。
為了避免擁擠
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病毒性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都與病毒感染有關,甚至心力衰竭也常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加重。所以要註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在寒冷的季節,以免感染。
合理的飲食
飲食安排要合理。高血脂、飲食不均衡、糖尿病、肥胖都與飲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防治的角度來看,營養因素非常重要。原則上要做到“三低”: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適度鍛煉
積極參加適度的運動。保持規律和適當的運動有利於增強心臟功能,促進機體正常代謝,特別是對促進脂肪代謝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說,根據心臟功能和體力,從事適量的體力活動,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改善全身各器官的功能,預防血栓形成。但也要避免過度活動,為了不引起癥狀,活動量要逐漸增加。
規律的生活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規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
[編輯本段]先天性心臟病
壹般認為,妊娠早期(5-8周)是母體中胎兒心臟發育最重要的時期,壹些內在或外在因素影響了胎兒心臟的正常發育,是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重要原因。比如孕婦孕早期有病毒感染(流感、風疹、腮腺炎),服用某些藥物(抗腫瘤藥物、抗糖尿病藥物),接觸輻射等。
先天性心臟病與遺傳因素有壹定關系。父母與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同患先天性心臟病的情況並不少見,但確切的關系目前還不完全清楚。壹般認為,妊娠早期(5-8周)是母體中胎兒心臟發育最重要的時期,壹些內在或外在因素影響了胎兒心臟的正常發育,是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重要原因。比如孕婦孕早期有病毒感染(流感、風疹、腮腺炎),服用某些藥物(抗腫瘤藥物、抗糖尿病藥物),接觸輻射等。
先天性心臟病有很多種,也很復雜。嚴重先天性心臟病不及時治療,早期死亡率高。壹般來說,只有少數類型的先天性心臟病可以自然恢復,而其他類型的先天性心臟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並發癥並加重。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方法很多,有手術、介入治療、藥物治療等。另外,什麽時候手術合適應該根據病情,請心內科醫生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提出建議,比如孩子的疾病是否有自愈的可能,疾病未來的演變趨勢如何,指導合理用藥和科學護理,從而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壹般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所以也要按時進行合法的疫苗接種。
壹些年輕的父母對這種疾病缺乏了解。當他們聽說自己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時,往往顯得不知所措。其實沒必要擔心。因為只要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大多數先天性心臟病是可以通過手術完全治愈的,術後可以像正常人壹樣生活和工作。
預防先天性心臟病;
1.懷孕初期(3個月前)盡量不要在微波爐等強磁場的地方坐在電腦前太久,因為此時胎兒還不穩定,各種器官還處於成型階段,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先天性心臟病。
2.不要觸摸寵物,因為寵物身上的細菌和微生物也可能導致兒童先天性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