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面:按配方取主、輔料,將食鹽溶於水中。氣溫高時,鹽和水應略多壹些。放入圓桶內和面,攪拌均勻,20分鐘後便可劃條。
2.劃條:將面團從圓桶中取出,放在面板上,揉成方形,劃成10條左右,搓圓,擦上清油,放入圓桶內,蓋上薄膜,壹小時左右後,就可抻大條。
3.抻大條:將劃出的條,從圓桶中取出,放在面板上,搓成直徑3厘米左右的大條,將所有的條接成壹根,盤成單帽形,放在面板的壹端(盤時,每層之間擦少許清油)。待7~8分鐘後再抻小條。
4.抻小條:在面板的另壹端放好撲粉2~2.5公斤(面粉、澱粉各半),將面板上盤好的大條搓成直徑1厘米左右,經過撲粉,盤入圓桶中,每盤完壹層,擦少許清油,從邊盤至中心,由中心再盤到邊上,反復進行,直至盤完,蓋上薄膜,待4小時後再上竹。
5.上竹:先將“羊頭”(壹種抻長面條的工具)插在圓桶邊緣上,再將兩根面竹插在“羊頭”上。取圓桶中1厘米粗的小條繞在兩根面竹上,每繞三周,要馬上抻壹次,抻長夠20厘米左右(因時間長了就抻不動)。然後馬上放入面槽內吊起(壹根面竹架在面槽緣上,另壹根以面條吊在槽內)。每根面竹相距1厘米,然後蓋上草席,進行發汗1~2小時。
6.掛面:將發汗後的面條取出放在面板上,抖撒壹些撲粉,然後將面槽內下端吊著的那根面竹,插入面樁上端的孔內,將面輕輕往下抻,抻至40厘米後,用撲粉分離壹次,以免粘結在壹起,然後繼續再抻,再分離,抻至80厘米時,從面樁上取下,放在面板上,再抖撒壹次撲粉,取下面竹,將面條自然吊在面槽內,發汗1~4小時,即可取出晾面。
7.曬面:將面條從面槽內取出,放在曬坎上的面架上曬幹。作法是將面槽內面條,提攏到面架時,將壹根面竹插在面架上的第二排孔內,另壹端用雙手將面條抻長至160厘米左右,再將下端的壹根面竹插在旁邊的壹個孔內,這樣反復操作,有十多竹後,站上高凳,將這些面竹取下,插在第三排孔上,邊插邊抻,抻至插入第壹批孔為止(如天氣不好,空氣幹燥,不易抻下時,可抻到抻不動為止)。這樣反復進行,直至抻完。晾曬壹二小時後,面條成白色,立得起,折得斷,就算曬好了,馬上收回,放在面板上,準備切斷包裝。
8.包裝、保存:將面要切成20厘米長的段,每500克壹包,壹頭整齊,貼好標簽,放在幹燥、避風之處儲存。
中江掛面可作成10多種花色品種,如味精掛面、蛋清掛面、珠砂掛面等等。在掛面中加入適量的其它成分,就可作出不同風味的掛面。
註意事項
1.使用的面粉只能是小麥粉,選用麥粒飽滿、無黴爛的小麥。
2.磨粉時,必須去凈雜質,洗凈泥沙。麥粒曬到濕度20%。千萬註意不要使用受熱變質的面粉。以石磨磨的面粉為最好,最好是七二粉,壹般用八○粉也可。
3.如果在制作中氣候突然變化,氣溫下降,不能繼續制作時,只要沒盤小條,可存放3天。
4.已放入面槽,天氣突變時,抻面可在室內進行,中間要用壹根竹將面條折成三折掛在面架上,用草席蓋好,下面用火烤,變色,不粘手後,放入面槽,待天晴時再曬,曬時不能再抻。
5.如已上面架,可收回折成三折,掛在面槽內,待天晴時再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