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翻譯:妳還沒有說話哀傷歡樂的感情就先表現出來了,使聽眾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這樣就超過壹般技藝了。
原文:
1、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當時演史小說者數十人。自此以來,其姓名不可得聞。乃近年***稱柳敬亭之說書。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久之,過江,雲間有儒生莫後光見之,曰:“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於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誌。”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於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於心稱善也。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敬亭於幕府。寧南以為相見之晚,使參機密。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寧南不知書,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設意修詞,援古證今,極力為之,寧南皆不悅。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無不與寧南意合。嘗奉命至金陵,是時朝中皆畏寧南,聞其使人來,莫不傾動加禮,宰執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稱柳將軍,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亡何國變,寧南死。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敬亭既在軍中久,其豪猾大俠、殺人亡命、流離遇合、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且五方土音,鄉俗好尚,習見習聞,每發壹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
譯文:
1、我讀了《東亭夢華錄》和《武林舊事記》兩部宋人筆記,知道當時說書藝人多達數十人。從那時以後,說書芑人的姓名就不為人們所知;僅在近幾年人們才***同稱贊柳敬亭的說書技藝。柳敬亭,是揚州府泰州人,本姓曹。15歲時,因蠻狠兇悍強橫刁鉆,觸犯刑法應判死刑,才改姓柳,逃到盱眙城裏給人說書,那時已能使市民佩服感動。後來,又到了江南,松江府有個叫莫後光的讀書人見了他,說:“這人機智靈活,可以幫助他用他的演技獲得聲名。”於是對柳敬亭說:“說書雖然是小小的技藝,但也必須勾畫出所說人物的性格情態,熟悉各地的風土人情,像優孟那樣善於用隱言和歌唱進行諷諫,然後才能夠有所成就。”柳敬亭回到家裏就聚精會神專心致誌,勤學苦練反復思考,過了壹個月就前往莫後光處。莫後光說:“妳說書,能夠使人歡快喜悅大笑不止了。”又過了壹個月,莫後光說:“妳說書,能使人感慨悲嘆痛哭流涕了。”又過了壹個月,莫後光贊嘆地說:“妳還沒有說話哀傷歡樂的感情就先表現出來了,使聽眾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這樣就超過壹般技藝了。”從此柳敬亭就到揚州、杭州、金陵說書,聲名顯揚於達官貴人之中。在豪華大廳的盛大集會上,在悠閑亭閣的獨坐之中,人們爭著延請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藝,沒有不從內心感到滿足,說他演得好。寧南候左良玉渡江南下時,安徽提督杜宏域想結交左良玉,把柳敬亭介紹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認為與柳敬亭相見太晚,便讓柳亭參與決定軍中機密大事。軍中官員也不敢以說書人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沒有讀過書,所有公文,都是幕下文人立意謀篇潤色詞句,引古證今,努力寫成,左良玉都不滿意。可是柳亭常用耳朵聽的嘴裏說的,從斜陋裏巷的俗語常談中引來,沒有不合左良玉的心意。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那時南明朝中群臣都畏左良玉,聽說他派人來,無不傾倒以恭之禮相待,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讓柳亭坐在向南的尊位,稱呼他柳將軍,敬亭也心安理得。那些街上往日和柳亭不分妳我的市民,在路邊私下說:“這人是過去和我們壹起說書的,如今他竟如知此的富貴了!不久南明朝廷覆滅,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資財也差不多花費光了,又像昔日壹樣貧困,於是又開始走上街頭重操舊業。柳敬亭在軍中時間很長,那些強橫狡詐不守法的人、殺人犯法逃亡在外的人、那些流離失所悲歡離合的事、國破家亡的事,他都親眼見過,而且各地的方言,大眾的愛好和崇尚,都是他經常看到聽到的,每講壹詞壹語,讓人聽起來有的像刀槍碰撞鐵騎突圍,颯颯作響騰空而起,有的像狂風怒號久雨泣訴,鳥鵲悲鳴群獸驚駭,使人立即產生亡國之恨,聽不清伴奏的樂聲,其藝術造詣已不是莫後光的話所能說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