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方法:
吃過酸奶的人都知道,香香的酸奶不僅味道香甜,而且營養非常豐富。易於消化吸收,是男女老少喜愛的營養食品。
我們可以自己做酸奶嗎?可以!方法也很簡單,可以試試。
1.用鮮奶做酸奶。
將壹瓶(250g)鮮牛奶放入小奶壺中,加入壹兩勺白糖,煮沸,蓋上蓋子,冷卻至35℃左右(即不燙手),將這溫牛奶倒入幹凈的有蓋容器(水杯、茶杯、茶缸、罐瓶等)中。)提前準備好,用開水燙壹下。
然後加入兩三勺酸奶作為菌種,攪拌後蓋緊。用毛巾或棉絮包裹容器,放在30℃的環境中(暖氣片或火爐旁)發酵。正常情況下,經過8個小時的發酵,牛奶會凝固,產生酸味。這時候酸奶就做好了。可以放冰箱或者涼水裏涼壹下,味道會更好吃。
2.用奶粉做酸奶。
鮮奶匱乏的地方,奶粉也可以用來做酸奶。取壹兩全脂奶粉,加入24克糖,與500克水混合,制成甜牛奶。煮沸後,取下奶鍋,蓋上蓋子,涼到不燙手時,就可以倒入準備好的容器中,加入兩三勺酸奶作為菌種。發酵時間也在8小時左右。
用含糖的速溶全脂奶粉制作酸奶,奶粉的量要多,糖的量要少。其他過程完全相同。
請註意,無論用哪種方法制作酸奶,自制酸奶也可以作為菌種。但是連續使用兩三次後,就需要換成妳買的酸奶做菌種了。
為什麽要轉菌株?因為買來的酸奶裏添加了人工培養的“保加利亞乳酸菌”純菌種。當這種細菌在牛奶中生長繁殖時,可以將牛奶中的乳糖轉化為乳酸,使牛奶變酸;還能把牛奶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各種氨基酸,使牛奶變香,從而提高牛奶的營養價值。這樣酸奶中就繁殖了大量的乳酸菌,可以作為菌種使用。但是自制酸奶的過程中,由於消毒滅菌不嚴,不可避免的帶入雜菌。反復接種後雜菌量會不斷增加,所以為了保證自制酸奶的質量,壹定要改用純菌。
知識擴展:
據說酸奶起源於保加利亞。過去保加利亞有很多遊牧的色雷斯人,他們經常背著裝滿羊奶的皮囊。由於體溫的作用,牛奶往往會變成豆腐腦。如果在熟牛奶中倒入少量酸奶,就會“感染”鮮奶,所有的熟牛奶都會變酸。
起初,人們不敢喝這些酸奶。後來大膽的人嘗了壹下,發現酸奶不僅可以喝,還很好吃。於是他們不斷尋找加工酸奶的新方法:有的在牛奶中加入酸面包,有的在牛奶中加入酸野生植物,使牛奶變酸。這是最早的人造酸奶。
1784年,兩個土耳其人把保加利亞酸奶傳到了美國,後來又傳到了歐洲。但由於酸味太濃,甜味不足,長期以來人們並沒有重視。
20世紀初,俄羅斯科學家I·門奇尼科夫(I Menchinikov)發現,人體大腸非常適合腐敗細菌的生存,這是人體早衰、壽命縮短的重要原因。為了對付這種細菌,他對許多國家的老年人的壽命進行了調查。在保加利亞,他發現每65,438+0,000名死者中有4名百歲老人。他們死前都喜歡吃酸奶。後來,他在保加利亞的酸奶中發現了壹種細菌,可以有效消滅大腸中的腐敗菌。他把這種細菌稱為“保加利亞乳酸菌”。
當西班牙商人艾薩克·卡拉索知道這個秘密後,他設法從保加利亞和德國巴斯德研究所購買菌株,並開始生產酸奶。它也作為壹種長壽藥在藥店出售。
二戰爆發後,卡拉佐在美國建立了酸奶工廠,開始將酸奶作為食品出售。由於酸奶味道酸甜,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它,它也逐漸成為壹種受歡迎的食物。
在公元6世紀出版的古代農業書籍《齊姚敏書》中,也詳細記錄了用羊奶或牛奶制作酸奶的方法。並且已經公認酸奶可以通過接種鮮牛奶來制作,這和我們今天使用的方法非常相似。當時也認識到溫度是制作酸奶的壹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沒有進壹步的研究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