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習慣包括除夕在內從正月初壹起至正月十五止。布依語稱“令杏節”,這是布依族隆重的節日。壹般從臘月開始,各家都陸陸續續清掃屋內屋外,殺豬、淹制臘肉、打糍粑、推豆腐、捏血豆腐、釀酒、做甜酒及縫制新衣。臘月三十,清早起來在大門、窗子、牛圈、豬圈貼上春聯,門神。十六點左右,燃放炮竹,吃“年晚飯”。這頓飯是壹年中最講究的,都要全家老小聚集在壹起壹同吃“團圓飯”。天黑,到村旁或村後的風水樹下(有的到土地廟)去接祖宗(布依族稱“熱胞”)回家過年,相傳如此日後祖宗能保佑家人平安。“熱胞”通常去兩人,長者手持米篩,篩內放壹塊糍粑、壹個雞蛋、壹根繩子、壹方豬肉及香紙等,返回的路上口中念念有詞:“老胞快來和我們過年……來呀,魂啊慢慢來……”。至家門口,即點放炮竹,表示祖宗已接到家,然後將酒、飯、肉、糍粑擺在神龕前供奉。晚上無論大人小孩都坐在火坑旁聽老人擺古(講故事),或吹嗩吶不等,俗稱守夜。
2、大年初壹,清晨婦女們爭先恐後去井或河挑“新年水”(又稱“聰明水”),相傳誰先搶到第壹桶“新年水”,那壹年將財源不斷。孩子們則穿上新衣服歡快地拿著格螺,雞毛毽到處玩耍。青年男女亦不甘寂寞,也紛紛邀約到村外或其它寨子對歌。初三,各家各戶要另做壹桌飯菜來供奉祖宗。供祀時,家中長者立於桌旁邊燒香紙邊念“保估歌”。這天,出嫁的姑娘或女婿要回娘家拜年。若愛好打獵,這壹天吆著獵狗,背上獵槍上山。
3、春節期間,還要進行各種娛樂活動。在廣順麥瓦寨、燒寨及竹林寨,布依族喜愛以地戲表演的形式逐戶恭賀。在代化、鼓揚、睦化、雲盤、猛秋,布依族常以走親訪友唱“親家歌”、“古歌”、“擡愛歌”或“情歌”的方式相互祝賀,增加節日的氣氛。
4、了年節:正月的最後壹天,長順布依族人民紛紛打糍粑祭祖先,以示年區已完,春耕即將開始。但隨著科學技術的推廣,壹些地方已改變了“了年”才下地的習慣。有的農戶甚至不等十五過完,就在地裏忙碌了。
5、三月三:是布依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天,布依族人以家族為壹個整體,互相邀約聚集到壹起去墳山掛青(上墳),吃團體飯。氣氛熱烈、隆重。
6、牛王節: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布依族無論農活多忙,都要放牛休息,每戶都要做黃、藍、黑、白、紅“五色”糯米飯(用“染飯花、葉”上色),糯米飯蒸熟先捏壹團給牛吃,以示慰勞牛的辛苦,然後人們才吃。這壹天,房屋四周要掛上楓香枝葉,相傳這樣莊稼就可以長得像楓香壹樣茂盛。
7、六月六:是布依族隆重節日。1981年6月11日,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正式批準為布依族傳統節日。關於這個節日的來歷,相傳是布依族始祖盤古王父子發明水稻種植技術,人們為了紀念他們,便在每年六月初六(即盤古歸天的日子)舉行祭祀活動,年年如此,世代相傳,沿襲至今。青年人穿上新衣,結伴而行去趕橋、浪哨、對歌。長順縣布依族趕橋地點有三處:壹是鼓揚橋,二是中壩杉樹橋,三是惠水境內老鷹坡。其中鼓揚橋影響最大,熱鬧非常。每逢趕橋,鄰近的村寨,幾乎戶戶都住滿了遠道而來的親友和客人。趕橋者除布依族外,還有漢族、苗族等兄弟民族。趕橋日,新橋、老橋、河邊、沙壩、公路上、田壩裏,到處是人的世界,到處是歌的海洋。據1984年統計,趕鼓揚橋人數有四萬余人。六月六,這個布依族的傳統節日,其實已發展為多民族***有,是壹個民族團結的歡樂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