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葡萄的分類有哪些?

葡萄的分類有哪些?

(壹)葡萄屬的分類

葡萄屬植物屬於葡萄科(Vitaeace L.),在這壹科中***有13個屬,而唯有葡萄屬經濟價值最大。

葡萄屬(Vitis)最先由林奈(Carl Linne)在1737年發表的《植物屬誌》中確立,但關於該屬究竟包含哪些種類卻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1803年Planchon又將葡萄屬分為真葡萄亞屬(Euvitis Planch)和圓葉葡萄亞屬(Muscadinia Planch),這壹分法得到許多學者的承認,並在日後壹些權威性園藝書籍中普遍采用。

但到了本世紀初,Small(1913)不同意Planchon的分類方法,他認為應將真葡萄和圓葉葡萄分作兩個獨立的屬,即葡萄屬(Vitis L.)和圓葉葡萄屬(Muscadinia Small),這壹分法也受到許多學者的支持。

Planchon和Small兩種分類方法各有自己的依據。Planchon主要依據樹皮的脫落方式(條紋狀脫落)、葉形(單葉、掌狀裂葉)、花瓣著生狀態(與頂端相連)、子房下都存在壹個有5裂的腺盤等***同特點,故將圓葉葡萄和真葡萄合並為壹屬。Small及其支持者的理由是:圓葉葡萄和真葉葡萄差異太大。圓葉葡萄的體細胞具有40條染色體(2N=2x=40),每枝果穗較多,但每穗果粒數較少,在果粒與穗軸之間形成了很大的空間(無果粒占據),新梢表面光滑,老枝脫皮呈現出鱗狀形式,卷須不分枝,枝條的木質部厚,髓在節處無橫隔而連續。相反,真葡萄屬植物體細胞染色體數為38(2N=2x=38),卷須分叉,每壹穗果粒數較多,果粒與穗軸之間不留空間,新梢表皮有條紋狀,老蔓脫皮時呈現厚而粗糙的條狀形式,枝條木質部相對較薄,髓在節處有橫隔不連續。

另外還有以化石資料為證據,認為圓葉葡萄在冰河期以前,曾廣泛地分布於北美、歐洲和亞洲大陸,而且當今在印度還發現有類似圓葉葡萄性狀的野葡萄(Syamal和Patel,1953)。因此Olone(1990)推測,圓葉葡萄是壹個比較古老的種,隨著冰河期的結束,由圓葉葡萄分別演化出適合溫帶氣候條件的葡萄屬,以及適應熱帶氣候的酸蘞藤屬(Ampelocissus Planch)。

在葡萄屬分類尚未最終確定的情況下,我們仍采用Planch的傳統分類方法。

(二)葡萄種的分類

關於葡萄植物種的分類也尚未很好地解決。主要表現為:第壹,種類數目不清。已有報道中關於葡萄種的數目範圍變化很大,存在有從32種到70余種等多種說法。第二,種名混亂。據Allerveldt等統計,目前有關葡萄屬植物的拉丁學名至少有135種之多,而受懷疑的多達46種以上。現將葡萄屬比較可靠的種類列入表3-4-2。

表3-4-2 世界葡萄屬植物種類及分布

表3-4-2 世界葡萄屬植物種類及分布(續)-1

表3-4-2 世界葡萄屬植物種類及分布(續)-2

(三)歐洲葡萄品種群的生態分類

根據不同品種的起源或分布,劃分相應的品種群,對於引種和育種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由於歐洲葡萄(V.vinifera L.)栽培面積大,分布廣。所以對歐洲葡萄品種的生態分類研究較多。

涅格魯裏(Negroul)早在1946年,就將歐洲栽培葡萄劃分為三大地理生態品種群:東方品種群(Orientalis)、黑海品種群(Pontica)和西歐品種群(Occidentalis)。雖然這壹分法在國內壹直沿用至今,但關於歐洲葡萄品種群的分類並未就此止步。繼涅格魯裏之後,許多學者都涉及過這方面的研究。從總的研究情況看,大都肯定了涅格魯裏三個品種群的劃分,同時以格拉莫琴柯(Gramotenko)和卓森(Troshin)為代表,適當又新增兩個品種群:①北非品種群(Boreali-africana Gram),主要分布於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等國,代表品種有Ahmar bou Ahmar、Farrana,Khadari、Ribier等;②東地中海品種群(Orientali-mediterranea Gram),該品種群具有生長期長、抗寒性差、果肉致密、果皮堅韌等特點,許多品種果實具有玫瑰香味(Masqat Flavour),代表品種有沙斯拉(Chasselas)、麝香葡萄(Muscadine Grape)等。同時在原有品種群的分類基礎上,增加了相應的亞品種群,參見表3-4-3。

表3-4-3 歐洲栽培葡萄(V.vinifera var.sativa D.C.)品種地理生態分類

表3-4-3 歐洲栽培葡萄(V.vinifera var.sativa D.C.)品種地理生態分類(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