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
1.進補的時間。 早在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就曾指出:年五十以上,四季勿闕補藥。認為人在中年以後,進補不分季節。壹般來講,進補的時間應掌握以下原則: 季節性進補: 根據不同季節的特性,選用不同的進補藥物。如冬季以滋補、溫補為主,秋季以潤補為主因秋季較為幹燥,夏季以清補為主,春季以柔補為主,而平補則可用於壹年四季。 冬令進補: 其壹,冬季為封藏之令,也是生發之氣始萌之季,在冬季進補可以預防來年的春季患病,所謂冬令進補,春季打虎。 其二,冬至前後,氣候寒冷,各種活動減少,人的代謝活動相對較為低下;同時人的胃口較好,對各種物質容易吸收。因此,冬令進補有利於對補品的吸收。 其三,大多數滋補品容易變質,不宜儲存,遇熱則更易變壞。而冬至前後,氣候寒冷,壹般補品易於儲存而補變質。其四,中藥的藥品中以溫性居多,而冬季對人體的陽氣要求較高,損耗也較多,因而需要溫補。 隨時進補:有些老年人體質虛弱,但靠冬令進補顯然無法在短時內改善其虛弱狀態,必須長期進補,不分季節。 2、進補原則: 總的原則就是必須遵循虛則補之,無論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只要出現了虛損現象,就可進補。在具體使用時應堅持壹下幾點: 長期性。 堅持少量、長期、多次、平衡的原則,做到細水長流。老年人的虛損並非短時內所致,有的是生理性,有的是因疾病因素引起。因此在進補時切忌有壹口就想吃成胖子的想法。短時內服用大量的補益藥物,不但無效,反而會有反作用。只有堅持細水長流的原則,才能從根本上改善體質。同時必須認識到任何壹種或壹類補益藥的長期使用都有可能導致機體的不平衡,因此必須綜合進補保持平衡的原則。 個體性。 堅持辨證施補,缺啥補啥的原則,做到進補用藥有針對性,因人而異。這是壹個十分重要的原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朋友之間互相推薦某種補品,但服用以後,有的有效,而有的則無效,甚至出現副作用。這是為什麽呢?究其原因就在於每個人的身體、體質狀況和虛損狀況不壹樣,自然補益藥物的選用也應不同。也就是說,補益藥物的選用必須具有個體性。如氣虛則補氣,可用黃芪、人參類的藥物;血虛則補血,用熟地、何首烏、當歸等藥物;陰虛則補陰,用沙參、枸杞、麥冬等藥;陽虛則補陽,可用菟絲子、補骨脂、仙靈脾、杜仲等藥物。如是氣陰兩虛或氣血不足,則氣陰雙補、益氣補血。 多樣性。 堅持在辨證施補的基礎上,強調全面綜合的原則這其實是上面所提到的個體性、時段性、季節性的綜合。多樣性至少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服用內容的多樣性。因人的身體狀況隨時在發生變化,服用的保健品的內容也必須隨之改變,包括季節性的改變。二是服用形式的多樣性。既可以服用包裝考究的保健品,也可以是菜肴、食品、點心、茶水等形式。 服用保健品的個體性、時段性和季節性。 所謂個體性是指保健品的服用應因人而異。如有的人腦功能減退明顯,記憶力、學習能力明顯下降、反應遲緩、註意力集中困難等。就可以選用有壹定健腦補腦作用的保健品。還有的人怕冷明顯,手足不溫。中醫認為主要屬於陽氣不足,應選用溫補性質的保健品。而有的人則面紅,怕熱、性急、煩躁、口幹,屬於陰虛內熱,應選用具有壹定的養陰瀉火作用的保健品。每個人的體質、身體狀況不同,表現形式不壹,自然,選用的保健品也就不壹樣。切不可不加區分,隨意選用。這就是選用保健品應註意的個體性原則,也是最為重要的原則。 所謂的時段性是指保健品的服用必須根據人體的身體狀況、氣候變化、環境改變等因素而隨時調整、停用。 這是在服用保健品期間必須遵循的原則。人的身體狀況隨時在發生變化。在服用某種保健品期間,如發生了感冒、發熱,或者腹瀉,或其他問題,就應暫時停用該保健品。即便該保健品對其很有作用,也應如此。因為在感冒期間,治療上當以發散祛邪為主,如同時服用保健品,壹則浪費,二則惟恐閉門留寇,從而不利於感冒的治療。同樣,發生腹瀉時,應以止瀉為主。待感冒或腹瀉治愈,再開始服用有關保健品。而季節氣候、地理環境的改變,同樣會引起人的身體狀況的變化,對保健品的服用也應有所調整。 所謂季節性是時段性原則的壹個方面。春、夏、秋、冬,季節氣候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對人體影響也是很大的。人的養生保健也應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有所調整。保健品的選用也必須隨季節氣候的變化而有所不同。象在梅雨的夏季,壹方面溫度高,氣候炎熱;另壹方面,雨水不斷,濕氣很重。人居於上曬下蒸之中,非常的難受。有不少人出現所謂的疰夏,就是因為季節氣候所致的濕熱困脾,脾胃功能不和,從而出現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肢體困重、口粘乏味、舌苔厚膩等。因此,在夏季就應適當的選用具有調理脾胃、祛濕功能的保健品。如綠豆、米仁等。而在秋季,則秋高氣爽,少雨幹燥。人體往往會出現壹些幹性表現,尤其是對肺的影響最為明顯。因此,在秋季就應適當選用具有養肺潤燥作用的保健品,如百合、白木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