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講述了七個故事。
第壹個女人死在回家的路上,年幼的孩子每天都去墓地看她,呼喚著困在eversleeping裏的母親;
第二個女孩不聽媽媽的勸告,去湖邊玩了。掉進水裏後,她嫁給了怪物。
第三對夫妻,男的上了戰場,等著等了很多年的女的每天祈禱愛人回來,願望實現了;
第四,壹位母親努力準備晚餐,但她年幼的兒子壹直纏著她。母親壹怒之下,讓門外的午後男巫把兒子帶走,想都沒想...
當第五位君主在森林裏騎馬時,他遇到了壹位正在洗澡的美女。他向這個女人的繼母求婚,為了把自己的親生女兒送給國王,這個狠毒的老太婆不惜殘忍地殺死了自己的繼女。
第六個女孩殺死了美麗的白鴿。她深感內疚,走上絞刑架,臨死前詛咒母親。
最後壹個?兩個女生在聊天,據說午夜割冰的時候,可以從水裏看到愛人的樣子。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第五個,國王和美麗女孩的故事。有點像我們小時候看的童話。經過壹段艱難的日子,國王和女孩幸福地生活在壹起。強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說不報,時候還沒到,這是壹個非常積極的價值觀。善是善,惡是惡,女孩和國王是完全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兩個女人則是罪惡的明顯象征。最後在吹笛少年和神秘老人的幫助下,美少女得到了表白,死而復生,和王二樣幸福地生活在壹起,可以說是完美的大團圓結局。和其他幾個故事,但它是美麗的,純粹的和血腥的眼淚給妳看。第壹個故事,莫名其妙鮮活的生命死去,第二個故事,愛情就這樣不經意的破滅,第三個故事,對壹個漂亮老公回家的期待破滅,第四個,不成熟的孩子被不經意的窒息,第六個,十幾歲的女孩上吊自殺,第七個,女孩期待著未來的歸屬,但是奶奶已經死了。我不禁為這些幻滅感到惋惜、難過和震驚,不禁讓人深思。
在這些故事中,真善美相互交融,甚至與惡交融。水妖第二個故事中,母親是好的,但是女兒沒有按時回到湖中。最後水妖報復了。水妖戀愛了,想讓老婆回到他身邊,最後毀了壹切。在第四個午後巫師的故事中,母親只是打翻了孩子的無知,錯叫了午後巫師。但在保護孩子和害怕自己的心理推動下,我無意把孩子悶在懷裏。
本片可以從畫面、聲音、思想三個角度品味電影主題的深刻性。
從畫面來看,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的每壹張圖都可以剪下來當手機壁紙,每壹張圖都是完美的畫面藝術,大部分都是人物少,風景多,從點到面給人壹種深邃神秘的感覺,而不是清晰精辟的描述。整部劇的畫面並不是高清的,而是壹種朦朧的感覺,就像電影的主題可以感受卻無法描述。畫面的色彩也是精心描繪,精致無比,壹個故事壹個主題色,給人不壹樣的視覺體驗。而且每壹個畫面的動作都是詩意的動作,給人舞臺劇的感覺。就連第五個故事裏兩個女人殺美少女的暴力血腥畫面,也是慢悠悠的,詩意十足。
從聲音上看,這部電影的語言表達很少,更多的是通過畫面直接感受。電影裏的配樂也很精致,我也很喜歡這部電影的配樂。每壹個配樂都結合深刻的畫面講述不同的故事,用音樂的語言與觀者交流,闡釋這些故事的深刻內涵。電影中短暫的言語表達也是詩意的,簡直不像臺詞,不同於我們日常的語言,更像是詩的臺詞。
從思想上來說,這部電影的每個故事都是象征性的,故事本身並不是故事的全部。就像這些畫面從人物到背景都是由點及面,畫面和意境是開放的,豐富的思想也是深刻生動的,讓人深思。生與死的交融,善與惡的交匯,在不同的故事中凝結著嫉妒、偏見、執著、內疚的元素。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朦朧的神話(魔幻現實?),不同人物、性格、內涵的融合表達,讓人剛看完就感到不解和不解。但是因為這些內容的結合,圖片和聲音的巧妙運用,讓人在回憶的時候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其實這兩天看了很多關於人性的電影,比如《動物世界》、《孤島驚魂》。弱肉強食,勾心鬥角,欺騙與信任,善良與惡意,美醜往往在對比中得到更好的體現。《動物世界》和小島都回答了我心中的問題。如果全世界都在欺騙和欺騙,我在遭受委屈和不公之後,還應該堅守心中的“道”嗎?鄭凱斯——我已經打了勝仗;我已經跑到路的盡頭;該留的路,老子要留。遊戲是妳的,但規則是我的!馬進——守住最後的底線,在利益和大義面前選擇不違背自己的內心。
後兩部電影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壹起看是偶然,但真的是因為心裏有很重的陰霾。與《野花》相比,它們激烈、露骨、直白得多,相同的壹點是,它們也用幻想的場景來表現人性的主題。人和動物,善惡和生死,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善良和友誼。作為人類,我們講求人情和忠誠,來自壹種同理心,人與人之間有壹種愛和理解,心中有壹種信仰。
這個“影評”其實就是影評。它來源於老師上課提問後我的回答,我整理後記錄下來。課堂提問如下:
這七個故事中妳最喜歡哪壹個?為什麽?
2.這部電影的美在哪裏?
3.影片表現了壹種什麽樣的真善美關系?
4.電影的表現形式包含了怎樣的審美觀?
5.妳認為電影在藝術表現上屬於壹種什麽樣的審美形式,它的意義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