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使用教學媒體
——高新區儒子學校李憲文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體等諸多教學媒體悄然進入了我們的教學生活。它們能更好地營造課堂氣氛,積極調動學生情緒,快速激發學生興趣,但語文課堂使用什麽樣的教學媒體呢?怎麽用,怎麽用?我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這個問題。使用教學媒體的目的應該明確而實用。在語文教學中,各種教學媒體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而是輔助手段。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理解和表達語言的能力,這種能力只能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逐步培養。教學媒體手段的使用必須服務於語文教學的目的,防止因使用媒體教學手段而削弱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這就需要首先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的來考慮是否有必要使用。如果某些課程的教學內容並不難理解,就沒有必要使用電化教學方法。有些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或者學生平時接觸不多,確實需要借助教學媒體讓學生了解。在考慮使用哪種媒體時,要註意教學目的,而不僅僅是形式,這樣各種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得到思想教育。總之,在教學中,是否使用,或者選擇什麽樣的教學媒體,都要考慮有效性,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學媒體的使用要考慮教材的內容。教學媒體的選擇必須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關,切不可牽強附會。教師只重視“教學媒體”在教學中的優勢,而沒有將其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不能把“教學媒體”當成“萬能鑰匙”,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教學效果卻沒有提高。我們應該知道,使用教學媒體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如果達不到這種效果,“教學媒體”就完全失去了先進性和優越性。許多教學媒體尤其是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並不是萬能的,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依賴於此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記得有壹次我教公開課,我花在備課上的精力遠不如做課件的精力。我上課的內容是《美猴王考小明》,小學壹年級的語文課。課件中孫悟空在天空中行走,翻滾落地,然後將課文的所有情節用動畫展示出來。表面上看,課堂生動活潑,學生積極性高,但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有多大幫助呢?我覺得:我忽略了很重要的壹點,就是孫悟空的形象已經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裏,學生已經從電影電視中感知過很多次了,根本不需要強化刺激。此外,由於課件的介入,原本需要通過語言中介來想象和再造的審美意象,變成了清晰的畫面,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再比如,上“圓明園被毀”這壹課,描述圓明園的壯麗景觀,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好機會。但如果這個時候使用多媒體,展示圓明園的圖片,學生的想象力就會受到限制。此外,有了多媒體,教師課堂上幾乎沒有範文閱讀,取而代之的是課文的音像錄制。這對指導學生讀課文是好是壞?學生在教室裏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過去讀書聲很大的語文課堂,現在似乎在走下坡路。教學媒體的使用應考慮學生的實際特點。在選擇教學媒體時,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對於中低年級學生,應選擇直觀的教學媒體;閱讀訓練時,幻燈片或幻燈片可以帶錄音放映;在進行作文指導時,可以組織學生看電視、錄像、掛圖,豐富感性認識。另外,在具體使用的過程中,什麽時候用,怎麽用,要視情況而定。比如展示場景、引導觀察時,宜先看後講;在講解童話或寓言的重點和難點時,宜用幻燈片或視頻啟發思考,加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不同電教媒體的優勢,提高教學效果。多種教學媒體交替適當使用。教學包括很多環節和步驟,需要各種媒體的配合。各種媒體的應用可以使學生用多種感官分析和接受知識,增強學習效果。各種媒體包括視聽媒體以及傳統教學媒體,如黑板、掛圖和卡片。教師應註意將電教媒體與傳統教學媒體有機結合,科學地應用於教學,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優勢。如果采用投影教學,雖然幻燈可以提供生動的圖像或文字,但由於其強烈的視覺刺激,學生如果壹直處於這種刺激下,是很累的。黑板提供的圖像和文字對視覺是微弱的刺激,可以起到緩沖作用。所以在設計投影教學時,要考慮投影和黑板的交叉使用。比如投影提供圖像信息或具有摘要性質的文本信息,黑板提供文本分析過程中的文本信息。這樣學生的視野就有了壹個調整的過程,讓學生始終能夠集中精力,精力充沛地學習。電化教育手段與傳統教學方法的結合。在視聽教學中,沒有視覺和聽覺,學生是無法接受信息的。學生不僅要感知音視頻提供的信息,還要理解它,感知和理解都要思考。因此,教師在使用視聽媒體時,應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如觀察、對話、閱讀、演示等。,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利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時,學生的能力存在兩種偏差。壹種情況,剛開始還表現出壹些興趣,後來逐漸淡漠,缺乏思考的熱情;另壹方面,註意力全部集中在視聽教材上,忽略了與課文內容的聯系,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半停頓狀態。教師在聽和看的時候要註意觀察學生的態度,引導學生利用電教媒體提供的材料,通過說話、提問、及時啟發學生思維等方式學習課文,進行語文訓練。在美麗西沙群島的教學過程中,我用幻燈片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珊瑚,讓學生用手勢和動作演示珊瑚的形狀,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分叉的鹿角”。學生們的情緒特別高漲。他們通過自己的活動發展積極的思維,使畫面的形象和文字的形象得到了統壹。此外,在展示視頻剪輯後,老師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單詞或句子。有時輕聲讀,有時壹起讀或按名字讀。老師根據訓練的目的,讓學生邊看邊讀,學生們整堂課都全神貫註,讀得津津有味,不僅獲得了知識,還接受了閱讀技巧的訓練。利用多媒體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教學媒體突出教材重點,突破難點是非常重要的。漢語單詞識別和句子學習的教學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在這裏,我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單詞識別和句子學習與具體的語言環境緊密聯系,有效突破教學難點。比如《初冬》這篇文章,描繪的是北方農村初冬的景色。作者以準確優美的文筆描述了霧逐漸消失,景物由模糊變清晰的動態過程,這也是文章的重點。如此動態優美的自然畫面,對於生活在南方的小學生來說,由於沒有具體的自然景觀,學生無法觀察到,也沒有這樣的表象,所以在理解課文、拓展思維想象力方面受到影響,這是教學中的又壹難點。上課時,我用電腦光盤圖像和影像先把霧中的景象展示出來,讓學生看風景,然後突出“看不見”和“看不清”這兩個字;然後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想想霧中的風景是什麽樣子的。找出“就像面紗”這句話。使用鼠標功能,屏幕的壹半出現壹條圍巾,另壹邊的霧景相互對比,讓學生通過圖像對比快速理解句子的意思。我還展示了晨霧逐漸變得清晰的場景。讓南方學生看著屏幕,仿佛身臨其境,然後通過閱讀進壹步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氣候和不同的自然現象景觀。再比如: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火燒雲》壹課,寫了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五彩繽紛的顏色和無窮無盡的形狀變化。在講授這門課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將生動、優美、千變萬化的火燒雲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視聽同步,場景交融,帶給學生美的感受,讓人賞心悅目。結合課文中的關鍵詞,以“動畫演示+定格特寫”的方式展示相應場景,讓學生快速掌握課文內容,教學難點將迎刃而解。總之,要正確認識各種教學媒體的特點,有效恰當地發揮教學媒體的優勢,輔助我們的教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成績。我們認為,只有把握教育的脈搏,有機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利用教學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才能更好地實現目標,真正實施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