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長江中有多少種魚滅絕了?

長江中有多少種魚滅絕了?

長江中滅絕的物種長江中滅絕的物種,長江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生態環境,它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當人類的捕魚設備越來越先進,環境問題導致長江物種滅絕,那麽我們來看看長江滅絕的物種。1長江滅絕物種1。長江裏有白鱘嗎?白鱘是“淡水魚之王”,但現在已經看不到了。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壹篇研究論文中稱,預計白鱘將於2005-2010年滅絕。昨天消息壹出,這麽大的魚種,說滅絕就滅絕了?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包括影像學,證明白鱘仍然存在。長江白鱘,中國特有物種,國家壹級保護動物,被宣布滅絕,從此長江無白鱘!2.長江中滅絕的物種有哪些?白鱘是水龍科現存的兩個物種之壹。因其吻部長如象鼻(占體長的1/3),故又稱象鼻魚、中華箭魚。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壹,最大的個體長達7米。它被長江裏的漁民戲稱為“萬斤象”。白鱘是長江水生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捕食者。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他們的研究論文中稱,估計白鱘將於2005-2010年滅絕。此外,白鰭豚(極度瀕危,CR,可能滅絕)和長江鯪魚已被宣布滅絕,其滅絕時間早於白鱘。三、長江白鱘滅絕給我們的警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博士說:“長江白鱘是生態系統中的頂級物種,它的滅絕代表著生態系統已經到了壹定程度的危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我們不保護它,那麽長江生態系統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問題。”所謂壹環扣壹環,生態鏈也是如此。這個物種的滅絕會牽連到其他環節,會有很大的未知風險。4.長江還有哪些瀕危物種?長江是壹個豐富的資源庫,孕育了無數的物種,其中有非常古老的物種,它們的生存歷史比人類早很多年。然而,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壹些物種的數量已經很少,而另壹些則已經滅絕。在1988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有16種珍稀保護野生魚類* *,其中有分布於長江水系的壹級保護動物——中華鱘、中華鱘、長江鱘,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鰻鱺、黃姑魚、黃姑魚。在這些物種中,白鱘最近已被宣布滅絕,其他物種也有不同程度的瀕危。全世界的鱘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中華鱘也不例外。它們棲息地的喪失是人口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長江中的野生資源正在減少。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保護長江水系,保護生態資源,給這些物種提供休養生息的時間。今年6月5438+10月1國家實施的長江十年禁漁期,將有助於這些瀕危物種的繁衍和生存。

長江中滅絕的物種2作為中國的母親河之壹,長江是4300多種水生生物的家園,其中包括400多種輕魚,這也是為什麽它也被稱為中國水生生物的基因庫!但是隨著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建設經濟型綠色水電站已成為我國發電模式的首選。雖然人類的生活確實變快了,但是很多生活在長江中的洄遊魚類已經滅絕了!秋刀魚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中國科學院淡水研究所的資料顯示,歷史上,長江刀魚資源非常豐富。1973年,僅長江流域的箭魚產量就高達3750噸,但在短短10年間,這壹數值陡然下降至370噸,而在20世紀,其產量僅為12噸左右,箭魚減產已經非常嚴重。如果它沒有被保護,它會的。秋刀魚作為壹種洄遊性魚類,每年春季的2-3月成群進入河流及其支流。正是由於這壹特點,許多攔河而建的水電站阻斷了秋刀魚返回產卵的路線,極大地影響了秋刀魚的繁殖。但主要原因還是水質汙染嚴重。由於長江沿岸許多小工廠生產的工業汙水隨意排放,長江水質受到了嚴重汙染,巨大的環境汙染不僅減少了秋刀魚的排卵面積,而且各種重金屬化學物質也影響了秋刀魚的生殖系統,降低了秋刀魚的整體繁殖率。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明顯!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此事研究頗深。只要任何壹個物種被端上我們的餐桌,它的處境都會變得相當危險!比如現在流行的小龍蝦就是外來入侵物種。當其他國家都在為之苦惱的時候,經過我們廚師的烹飪,小龍蝦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有了這樣的對比,秋刀魚的情況就不難理解了。秋刀魚味道鮮美,深受國人喜愛。俗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在巨大的市場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釣旗魚的行列。隨著網目的不斷減少,很多幼魚都難逃壹死。在如此大規模的捕撈下,即使箭魚數量翻倍,也註定要滅絕!據統計,長江流域約有5萬職業漁民,兼職漁民更是不計其數!捕魚的方式也從撒網變成了用電麻。在這樣的壓榨程度下,長江的漁業資源不僅僅是刀魚,其他魚種的規模也大打折扣!長江魚種已經很危險了!白鰭豚的功能性滅絕還歷歷在目,這種事件絕不能在長江流域再次上演!好在我們國家很重視對秋刀魚的保護。無論是十年禁漁計劃,還是不合格工廠的清理,都會對秋刀魚的保護起到壹定的作用。抓住這條生命線,秋刀魚也許能在長江流域再次顯示出勃勃生機。

長江滅絕的物種3包括附屬湖泊在內的整個長江水系分布著350種魚類,其中純淡水魚類324種,大大超過了我國其他河流的淡水魚類種類數量。有人說,長江是我國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庫。長江魚類中,鯉科是最大的壹科,占總數的51.7%,長江主要經濟魚類鯉魚、鯽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團頭魴、團頭魴等都屬於。事實上,長江雖然受多種因素影響,但水文環境變化很大。物種滅絕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容易,但大多是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它們高度依賴環境,個體龐大,消耗大量能量。當自然環境改變時,它們最早滅絕。比如長江白鱘,成年體重可達500公斤,體長7米,被譽為長江漁諺中的“萬斤象”,是世界淡水魚體長的最高紀錄。這樣的大個子,在長江水位變淺,水質惡化,食物來源減少的情況下,很容易滅絕。相反,鯉魚、鯽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等經濟魚類的滅絕就沒那麽容易了。目前,長江有白鰭豚、白鱘、中華鱘、鱘魚、江豚、烏魚等6種珍稀瀕危水生生物。2007年8月8日,英國皇家學會的《生物信箋》雜誌上發表了壹份報告,聲稱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白暨豚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2000多萬年,並宣布滅絕。然而,11年後的2018年4月,壹位環保隊員意外拍攝到了白暨豚的活動,表示它並未滅絕,屬於瀕危物種。從這個角度來說,滅絕的物種還是少數,是時候實行長江禁漁,保護瀕危物種了。是什麽導致了物種的滅絕?主要歸因於人類活動的影響,近期長江水生生物減少與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有關。人類從大自然中吸收了過多的物質和能量,排放到大自然中的廢物越來越多,不僅破壞了生態平衡,也導致了魚類生態環境的惡化。此外,我們沒有制定適合生產力發展的河流保護措施,壹些政策法規滯後或不到位。此外,過度捕撈、工具多樣化、沒有良好的捕魚季節是導致物種滅絕的主要因素。長江三峽和葛洲壩水庫與水生生物滅絕是否有因果關系,目前尚無定論。確實對魚類的洄遊有很大影響。長江魚類中,65,438+00種為洄遊性過河口魚類,如溯流洄遊的鰻魚和松江鱸魚、中華鱘、鰣魚等。對中華鱘和鯰魚向上遊洄遊有很大影響,這是大家公認的,也是很多媒體報道的。我們在葛洲壩下建立了中華鱘和白鱘幼魚保護區,實施中華鱘人工繁殖和幼魚放流,補充因洄遊不暢導致的物種快速下降,發揮了很大作用。到了清代,三峽發生了斷崖崩塌、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堵塞了河道,使得鱘魚十幾年無法向上遊洄遊,但鱘魚並沒有滅絕。對於長江白鱘的滅絕,多是下遊或者這些主要支流上的水庫蓄水發電,導致冬季下遊水量減少。而鱘魚喜歡深水和大的水生環境,但冬天無法提供這麽多的水或深度,生存受到很大威脅。對於表層魚類來說,雖然水庫導致了“兩地分離”,但它們個頭小,適應能力強,會逐漸適應上遊洄遊,也會在下遊找到合適的地方產卵,不會對它們造成很大影響。客觀來說,人類是魚類最大的天敵,十年禁漁期會讓長江魚水漲船高!我不敢說長江白鱘會重現,但這些珍稀瀕危的水生生物壹定會“卷土重來”。最近華北平原再現“土豹子”,東北森林再現“赤狐”,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