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真菌的分類

真菌的分類

(1)意義下的分類

①食用種:栽培種多直接食用,采集的野生菌也是,占食用菌的大多數。如栽培蘑菇、雙孢菇、黑木耳等。野生牛肝菌、雞油菌等。

(2)藥用種,是指直接從子實體或菌絲體中提取的產品可以入藥。靈芝、天麻等子實體可以切片,作為飲片服用。雲芝和茯苓的子實體和菌絲體可提取加工成中成藥;槐花、冬蟲夏草、蛹蟲草工業發酵的菌絲體還可以加工成各種藥物。

(3)藥食兩用,大多數食用菌都有壹定的食療作用。比如猴頭菇對消化系統疾病有很好的療效,蜜環菌對肝炎有很好的輔助療效,黑木耳對痢疾有特效。

(2)營養方法的分類

①木腐菌,如香菇、平菇、木耳等。,多以闊葉木本植物的木屑(木材)為栽培基質。在野外條件下,它通常生長在幹燥的木頭上。

②草菇、姬松茸等稭稈腐真菌不能利用木質材料,主要利用草本植物尤其是禾本科植物的稭稈(如麥稈、稻草、玉米芯等。)為主要碳源。在野外,常見於腐爛的糞便和腐爛的幹草堆。

(3)糞便細菌,如雙孢蘑菇、杏鮑菇等。,常見於野外條件下發酵的牛糞和馬糞堆上;栽培只能使用草本稭稈,需要添加大量的馬糞、牛糞、雞糞、糞肥、化肥等富氮原料。

④在野外條件下,土著細菌主要分布在林地、山坡和溝渠旁的地面。其中壹些有它們的活基質(枯枝、爛根等)。)土層下,如雞腿菇、竹蓀等易於人工栽培的;還有的遠離其生長基質,如羊肚菌,大部分難以人工培養。

(3)子實體形成和發育所需的溫度。

①嗜熱真菌子實體的形成和發育需要較高的溫度(壹般在25℃以上),菌絲體的生長溫度也高於其他真菌。如草菇子實體形成和發育的適宜溫度為30 ~ 32℃,其菌絲體生長的適宜溫度為32 ~ 35℃。

②嗜溫真菌子實體形成和發育的適宜溫度為15 ~ 25℃,嗜溫真菌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壹般為20 ~ 25℃。嗜溫真菌種類很多,如香菇、銀耳、雞腿菇、猴頭菇等。

③低溫真菌的形成和發育需要壹個低溫,壹般低於65438±05℃。高於這個溫度,就很難形成子實體或者不能正常發育。如金針菇、金針菇。

(4)子實體形態和結構的分類

(1)傘菌,顧名思義,就是那些有傘狀子實體的種類。這些傘狀的子實體明顯分化出兩種形態結構,即壹個菇蓋和壹個菇柄,在菇蓋下誕生壹個葉片狀的菇褶,它們的“種子”——擔孢子在菇褶兩側誕生。最常見的食用菌是蘑菇,如雙孢蘑菇、香菇、金針菇、金針菇等。蘑菇大多是肉質的。

(2)多孔菌多孔菌的子實體形態多樣,有傘狀、扇形、塊狀等,質地有肉質、半纖維狀、木柱狀等,但其形態特征是:在菌蓋下均有管狀生殖結構。如肉質傘形牛肝菌、雞油菌、木質扇形靈芝、肉質塊狀猴頭菌、齒球菌等。

(3)粘質真菌的子實體多為耳狀或葉狀,有的為腦狀,多數為膠狀質地,如黑木耳、毛木耳、銀耳、黑木耳、黑木耳、血木耳等。它們的繁殖體擔孢子都嵌在子實體的表層,有的在耳廓的壹側,有的在兩側。

④除上述形態群外,還有壹些種類的子囊菌,很難歸為形態群。這些物種大多沒有經過人工培育,比如羊肚菌有壹個看起來像羊肚子的鐘形帽,馬鞍菌有壹個鞍形帽,還有不規則的塊菌。這些細菌在分類地位上與上述三個類群相差甚遠,屬於子囊菌亞科。

(5)原基形成和發展對光的需求

①喜光型在散射光的刺激下促進子實體的分化發育,如蘑菇、草菇、蘑菇、猴頭菇、平菇、木耳等。

②中間型對光不敏感,有或無散射光都能發育,如雙孢蘑菇、杏鮑菇等。

(3)避光型無需散射光刺激即可形成子實體,如茯苓、塊菌等地下真菌。

食用菌從不同角度分類的方法很多,這裏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