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028新零售:誰在扼殺傳統菜市場?

028新零售:誰在扼殺傳統菜市場?

妳多久沒去菜市場了?

妳有多久沒踩到菜葉了?

妳有多久沒有聞到菜市場特有的味道了?

有多久沒聽到吵鬧的叫賣聲和大媽們的討價還價聲了?

菜市場是壹個城市的靈魂和縮影,但它們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減少!)

在北京,曾被稱為北京四大菜市場的東單菜市場、西單菜市場、崇文門菜市場、朝內菜市場,紛紛倒閉或搬遷。

在上海,2065438+2007年3月,百年菜場唐家灣菜場正式與市民“告別”;

2065438+2008年6月底,楊家橋菜場告別歷史舞臺;

2065 438+09 2月底普陀高嶺路菜場停業,3月底普陀區永昌新湖菜場停業;

湖北武漢,經歷了62年風雨,菜價最便宜的黃浦菜市場,2014年4月關停!

那到底是誰在扼殺菜市場?

01.商場超市都在堵菜市場!

以武漢為例。武漢有四家國有上市公司,分別是鄂武商、鐘白集團、武漢上中和漢商集團。除了武漢本地超市,沃爾瑪、大潤發、家樂福、麥德龍等大型超市也紛紛進駐武漢。

到2018年,吳尚擁有10家購物中心和76家超市。

鐘白集團連鎖店數量達到1,255家,其中鐘白倉庫1,79家(其中武漢78家,湖北除武漢外71家,重慶30家),其他業態有鐘白便利超市和與羅森合作的“鐘白羅森便利店”。

截至目前,招商局擁有23家招商平價,沃爾瑪在武漢有擁有17家門店,家樂福在武漢有擁有7家門店。

從大的購物環境來看,尚超的整體環境井然有序,幹凈整潔,工作人員定時清掃地面,商品擺放整齊,給人舒適的購物體驗。

從商品本身來說,超市裏的蔬菜都是新鮮的,大部分都是網購加工的。每個區域都有工作人員整理,隔夜的新鮮蔬菜會及時處理。肉也是作為單獨的食材包裝在冰櫃裏,和菜市場掛在竹竿上的肉形成鮮明對比。

與菜市場相比,大型超市裏各種日用品、鍋碗瓢盆、新鮮蔬菜應有盡有,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菜市場,但菜品價格會比菜市場略高。

02.互聯網在搶菜市場!

目前,美佳購物、丁咚購物、美團購物、松鼠購物、考拉購物等互聯網購物小程序(或app)已經比較成熟。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經常在網上買菜的年輕人。他們表示,雖然購物時不能親眼看到、親手選擇,但網購更方便快捷。

除了上述打著“買菜”旗號的各家,其他社區團購平臺,如盛興遊喧、食享會、第十會等,也是生鮮網絡零售市場的重要玩家之壹。他們要麽有自己的便利店,要麽和社區的便利店、菜鳥驛站合作,要麽以社區居民為頭部和取貨點,最大程度的貼近消費者。

每日生鮮、美團購物、丁咚購物、京東等平臺。COM的宅急送都是直接送貨上門,追求效率的極致,俘獲了大量對時間敏感的用戶:日常新鮮食品,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包裹配送時間;美團買菜0元配送,免費,最快30分鐘送達。配送範圍為服務站點周邊2公裏以內;丁咚29分鐘買菜,0元起,0配送費;JD.COM於1小時到家。

當消費者不出門就能買到自己需要的所有食材,不需要討價還價,不需要自己帶回家,或者需要從很遠的菜市場帶到小區裏帶回家,需要隨時下單,菜市場就變得很難記了。

03.社區生鮮正在攔截菜市場!

相比菜市場,社區生鮮店更方便。它們離家更近,品類齊全,壹般晚上10點開門。通常,他們的營業時間會與食品市場錯開。他們不關註早市,而是專註於解決下午6點以後的需求。

菜市場早上六七點開門,早上的菜最新鮮。到了晚上6點,鮮菜已經沒有了,基本錯過了購買力高但時間有限的年輕顧客。所以他們的主要目標客戶只能是有足夠購物時間的老年人和家庭主婦。

不過,記者在與幾家社區生鮮店負責人交談後發現,不少中老年人也開始傾向於社區生鮮店。

天鮮配,成立於2015,是武漢本地社區生鮮品牌,有40多家門店。2013年7月,壹品鮮團隊在安徽合肥創業。目前在武漢有40多家直營店。這些玩家正在改變居民的消費習慣,縮短曾強所說的“某個時間”。

本鮮成立於2065438+2007年7月,目前在中國約有400家門店,其中在武漢有約有130家。鮮鮮副總經理曾強告訴記者,現在社區生鮮店的菜品價格比菜市場低。原來生鮮單店日均訂單數約為1.5萬,客單價約為1.5元。來店裏購買的80%以上都是中老年人。

曾強認為,社區生鮮店和菜市場是互補競爭的,但競爭高於互補。社區生鮮店會在壹定程度上占據菜市場的份額,但用戶完全改變消費習慣還需要壹段時間,而且與菜市場相比,社區生鮮店還不能完全滿足用戶壹站式購物的需求。

渭濱生鮮超市,成立於2012年7月,現已有26家門店,是武漢最熟悉的生鮮品牌之壹。衛濱生鮮壹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其用戶以中老年人為主,年輕人較少。不過,該負責人認為,就目前來看,生鮮連鎖店對菜市場影響不大。

此外,阿裏的盒馬鮮生、美團的大象生鮮、永輝的超級物種,以及錢大媽、戴蘿蔔等生鮮店也在不斷分流菜市場份額。

04.外賣在布局菜市場平分秋色!

2019年6月5日,易觀發布的《2018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年度盤點》報告顯示,2018年餐飲外賣市場交易規模達到4450.3億元,同比增長118。

DCCI發布的《互聯網外賣服務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19Q1)》顯示,從2015年到2018年,互聯網外賣用戶增長2.9億,達到3.6億,互聯網外賣服務使用率達到49.0%。

作為市場上的兩大外賣巨頭,截至目前,美團外賣、餓了麽和餓了麽星選的市場份額分別為64.1%、25%和8.7%。街上隨處可見穿著藍色或黃色衣服的外賣小哥,騎著電動車,提著多個餐盒穿梭在酒店和寫字樓之間。

《互聯網外賣服務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19Q1)顯示,90後用戶消費更加頻繁,其中34.6%的人平均每周使用互聯網外賣服務5次及以上。從在線外賣服務的品類來看,50.2%的在線外賣用戶點過生鮮水果。

05.菜市場是在扼殺菜市場本身!

說到菜市場,大多數人腦海裏的第壹印象就是臟、亂、差,各種生鮮、水產、肉類混雜在壹起的味道,還有那總是濕漉漉的滿是碎樹葉的過道...

蔬菜市場存在的問題有:

01.商品價格不透明;菜老板“以人報菜價”的情況時有發生。

02.少了兩磅;各種充斥市場的關於大排檔秤的“都市傳說”每天都在上演。

03.經營者年齡大,文化程度低,重歸佛門;攤主多為中年女性,男性較少,有老有少!沒有客人的時候,他們的攤主大多用手機密切互動,生意很佛教。

而在市場上轉悠的人,不壹定是精準客戶。壹位買菜阿姨告訴記者,她平時都是在附近的朋友那裏(相距不超過800米)買生鮮,只有需要很多東西的時候才會來菜市場。另壹個推著嬰兒車的爺爺說,現在在家帶孫女也沒事,出去逛逛菜市場也是消磨時間的壹種方式。

陳老師註:市場不相信眼淚。生意,妳不努力,就會有人幫妳!菜市場的湮滅不是因為消費者不需要買菜,而是因為受不了菜市場的臟、亂、差,轉而用腳投票支持社區生鮮店和互聯網食品店!

不破不立,新零售的春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