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江蘇余旭和湖北潛江都是著名的小龍蝦產地。
適宜區域:池塘、低窪地、河流、稻田均可耕種。
習慣:繁殖季節喜歡挖坑。洞穴位於池塘水面以上20厘米左右,深度60厘米至1.2米,裏面有少量的水維持濕度。該孔通常用泥蓋密封,以減少水的流失。在夏夜或暴雨過後,它有爬上岸的習性,能越過堤壩進入其他水體。
小龍蝦是雜食動物。在飲食習慣上,小龍蝦更喜歡吃河底的淤泥,喜歡吃死去的小魚或其他水生生物。它主要吃植物,小魚、小蝦、浮遊生物、底棲生物、藻類都可以作為它的食物。體內蝦青素的含量與其抵抗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呈正相關,也就是說體內蝦青素含量越高,其抵抗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越強。小龍蝦自身不能產生蝦青素,主要通過食物鏈——食用微藻,在體內積累產生超強抗氧化能力。蝦青素能有效增強小龍蝦抵抗惡劣環境的能力,提高其繁殖能力。所以蝦青素是小龍蝦頑強生命力的有力保證,沒有這些含有蝦青素的微藻,小龍蝦很難生存。這也給了人們壹些誤解:小龍蝦壹定生活在骯臟的環境中。
幼苗培育:
養殖池主要是水泥池,面積20-40平方米,水深0.6-0.8米。也可以在水源附近選擇水質好的池塘,修建排水和防逃設施。放苗前對池塘進行嚴格消毒,施基肥培養浮遊生物,提供開口餌料。移植水生植物的面積占水面的30%。每畝投放0.8厘米幼蝦10-15000只。前期以天然餌料為主,適當投餵豆漿和魚糜,隨著個體成長以人工飼料為主。
小龍蝦池塘養殖:
每畝投放幼蝦65,438+0-65,438+0.5萬只,定時撒生石灰增加水中的鈣含量,晚上加大投餵量,以配合飼料為主。
稻田養殖小龍蝦;
選擇水質好、周圍無汙染源、保水能力強、排灌方便、不淹水的田地進行稻田養蝦。沿稻田田埂內側挖壹條養蝦溝,寬1.5m,深1m。如果場地面積較大,在場地中間挖壹條場溝,寬度為1m。山脊的寬度超過3米,山脊的高度為1米。在距田埂1米處,每隔3米鉆壹個1.5米高的樁,用竹子豎立,還有瓜、豆、葫蘆等。被種植在山脊的邊緣。藤蔓上架後,在炎熱的夏天會起到遮陽消暑的作用。水生植物,如苦豆子、輪生紅球藻、金魚藻等沈水植物,應移植於蝦溝、田埂內,水生植物覆蓋度以30%為宜,以散生、錯落為佳,有利於蝦溝水流通暢。在場地周圍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鈣塑板搭建逃生墻,防止小龍蝦逃跑。
小龍蝦魚苗放養:
小龍蝦要用清水放養,水檢測安全後才能放蝦。小龍蝦的飼養方法有兩種:壹是在水稻收割後的9月上旬,直接將蝦放入稻田中,讓其自行繁殖。根據稻田養殖的實際情況,壹般每畝養殖20公斤個體在40克以上的小龍蝦,性比3: 1。二、5月份水稻苗種下後,投放2-4 cm大小的幼蝦1500-2000只或30斤/畝。放養小龍蝦時,要註意幼蝦的質量,同壹場的放養規格盡量整齊,壹次全部放養。在陽光明媚的早晨或雨天,幼蝦放養後用3% ~ 4%的鹽水浴消毒10分鐘。
適合小龍蝦的區域:
池塘、低窪地、河流、稻田都可以耕種。
參考數據
百度百科:/item/% E5 % B0 % 8F % E9 % BE % 99% E8 % 99% BE/46104?fr =阿拉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