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雙十壹促銷套路有哪些?

雙十壹促銷套路有哪些?

壹、帶貨直播

各大電商平臺的主播們紛紛使出渾身解數進行講解和經驗分享,粉絲的評論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通過直播下單。目前,網絡直播購物越來越受歡迎,但也隱藏著壹些消費陷阱。

據中消協調查統計,消費者投訴的“槽點”主要包括:直播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許可信息披露義務;部分主播涉嫌在直播過程中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端詞語等違法宣傳問題;產品質量不對,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

直播刷粉絲數據,銷量刷詐騙“殺雞”;主播將消費者引向第三方,平臺信用資質差或誘導消費者私下交易;部分商品售後不保修,消費者難以享受“三包”權利。

中消協提醒,消費者要提前做好功課,不要被各種“假優惠”陷阱誤導。建議消費者不要輕信商家的“特價”、“清倉價”、“全網最低價”等宣傳。

購買商品前要貨比三家,先了解商品大致的市場價格,再評估商家的促銷活動是否有實際折扣,警惕“早上跌早上漲”等價格陷阱,避免因虛假促銷的誘惑而沖動消費。

二、優惠活動

紅包活動壹直是各大電商平臺吸引用戶、提升銷量的慣用手段。有時候這些紅包活動看似優惠很多,其實很雞肋。

有消費者反映,在某網購平臺參加了搶紅包活動。壹個* * *搶到900多個紅包,實際優惠金額不到10元,耗費了大量精力,最後還是壹種失落感。有的商家用“限時搶購”、“爆款秒殺”、“巨量特賣”等極具誘惑力的宣傳詞吸引消費者下單,其實是“先漲後跌”的套路;

其他優惠活動可能會在消費期限、商品類別、消費金額等方面設置壹定的“門檻”。如果消費者達不到這些門檻,就無法享受優惠。在“雙11”等大促活動期間,壹些平臺和商家以促銷活動的名義進行促銷,表面上是讓利消費者,實際上是清倉,甚至低價促銷自己的劣質產品。

消費者壹旦禁不住誘惑,就很容易上當受騙,引發消費糾紛。中消協提醒:面對各種促銷、優惠廣告,消費者首先要保持理性,樹立科學消費、理性消費意識,根據自身或家庭的實際需求購買商品,不要被商家的各種促銷活動沖昏頭腦。

面對商家“清庫存”的大促銷,消費者最好先把自己的“庫存”清理幹凈,說不定還在囤積上次大促銷買的貨。所以建議消費者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千萬不要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上浪費精力和金錢。

第三,增加售後服務

部分商家重視銷售,輕視售後服務,如不履行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定,不為消費者提供購物發票,不掛名接聽售後電話,要求消費者鑒定明顯質量問題商品,不履行“三包”義務,拖延處理消費者退貨或退款請求等。

有的商家為了沖擊銷量,虛假競拍庫存,有的商家推出“秒殺”、“拍賣”等低價促銷活動,吸引大量消費者下單。之後商家要麽延遲發貨等待消費者主動取消訂單,要麽以“訂單異常”、“商品缺貨”、“系統錯誤”等借口單方面強制“砍單”,由於消費者大量下單。

如果商家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發群體消費糾紛。中消協提醒,資質齊全、信譽高的商家,經營行為相對規範,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也有較高保障。

消費者切不可僅僅因為價格便宜就登錄陌生網站或點擊不明鏈接進行交易,更不要隨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進行私下交易,以免上當受騙。消費者應註意獲取並保存購物憑證和相應的商業承諾。如果通過網絡購物,他們也應該保留訂單信息和購物聊天記錄,作為維權的證據。

出現消費糾紛時,可以先和商家、平臺溝通。如不能達成壹致,可向12315或消費者協會投訴,也可通過向仲裁機構提交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擴展數據:

社會評估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雙十壹”購物狂歡節洶湧的客流和極其巨大的單日成交額,顯示了民眾強烈的消費意願和較高的消費能力,這無疑是拉動內需的積極信號。電商需求的逆勢“井噴”揭示了中國網絡消費的巨大潛力,這是壹場傳統零售業態與新零售業態的對決。

阿裏巴巴集團CEO馬雲認為,“雙十壹”購物狂歡節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信號,是新營銷模式與傳統營銷模式的較量。分析人士表示,隨著6543.8+00億節點的成功突破,中國的零售業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線上交易形式已經作為零售業的補充渠道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