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黎族、苗族、瑤族、侗族、土家族、土族、布依族、漢族等。農歷三月初三也叫上巳節,漢族、壯族、苗族、瑤族都以此為代號。
“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的生日。在廣西,農歷三月初三不僅是壯族傳統的歌節,也是壯族祭拜祖先和盤古、布洛陀祖先的重要日子。每年3月3日,壯族青年男女聚集在街頭唱歌,聚集在河邊舉行宴會。同時,“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壯族的重要傳統節日,也是廣西漢、瑤、侗、苗等民族的傳統節日。
據記載,三月三歌會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壯族民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曲膾炙人口。在古代,年輕的男女聚集在街上或河邊舉行宴會並唱歌。到了清代,就形成了數百人甚至數千人聚在壹起唱歌的大型“歌會”。
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黃帝的生日。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日,我出生在軒轅。
三月三源於中華民族原始社會的原始制度。
三月三日傳說:
據傳說,在古老的壯族鄉,壹個外來的工人生了三個漂亮的女兒。大女兒和二女兒都嫁給了壹個大家庭的兒子,但只有三女兒名叫李梅沒有結婚。她聰明伶俐,能歌善舞,心地善良,經常背著家人施舍。18歲時,盡管追求她的富官絡繹不絕,但她都壹壹拒絕,讓父母傷透了腦筋。
原來李梅已經有心上人了。他是這個村子裏壹個貧困家庭的兒子,村民們都叫他阿強兄弟。雖然阿強出生在壹個貧窮的家庭,但他心地善良,經常為窮人做好事。不管誰的農活太忙,他總會抽出時間幫忙。他家好吃的東西,村裏人都少不了,所以他得到了大家的喜愛。阿強也很聰明。雖然他讀的經文不多,但他能把它們寫下來。尤其是唱詩詞、民歌,更能觸景生情,即興發揮。李梅雖然讀的經書聖書比他多,但還是拜他為師。當阿強看到李梅謙虛好學時,總是把她當成自己的妹妹,經常在壹起討論詩歌和散文。今年2月下旬,在壯鄉舉辦了壹場民歌比賽,李梅和阿強都報名參賽。聽著他們的二重唱,大家都聽得入迷,流連忘返。結果兩人都獲得了第壹枚金牌。通過這次比賽,李梅對阿強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對他才華橫溢、現成又現成的唱功和樂於助人的性格深為欽佩,這才導致了她的傾慕。大家走後,李梅故意留下來,深情地向阿強吐露了愛意,並發誓:“阿強不娶她,她就永遠不嫁。”阿強聽了她的話非常高興,但想到自己的生活,他害羞地拒絕了,並說:“我出生貧困,我害怕妳的父母不會同意這門婚事。”李梅緊緊地抱住他,告訴他:“沒辦法,只要妳去拜訪妳的親戚,他們都會同意的。”李梅追求阿強哥哥相親的事眾所周知,他們都表示願意為阿強捐彩禮,只要家屬大發慈悲。
壹天深夜,李梅跳窗去找阿強的哥哥。就在他們互相傾吐心聲的時候,W假意闖進來,強行把李梅抱了回去。李梅抽泣著,祈求她的父母履行她與阿強的婚姻。阿強的家庭很窮,但憑著他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他會過上好日子。但固執的父母還是不同意她的懇求。眼見癡情的李梅不能嫁給阿強,她心灰意冷,產生了自殺的念頭。父母散睡後,留下遺書,上吊自殺。門外的丫鬟在昏暗的燈光下醒來,聽到閨房裏有異常的聲音。當她打開門時,她驚呆了。李梅已經自殺了。她拼命呼救,突然,家裏壹個人嚎啕大哭。他們看著遺書,後悔幹涉了女兒的婚姻自由。村民們聽到哭聲,知道李梅是為了反抗父母幹涉婚姻自由而憤然死去的,對她深表同情,對家族成員極為憤慨。
此外,阿強不能在W的家裏求婚。回到家,茶飯不思,壹頭倒在床上。不管他父母怎麽叫他,他就是不出聲。當李梅殉情的噩耗傳來,對阿強無疑是壹個重大的精神打擊。他腦子裏嗡嗡作響,想到自己這輩子不可能結婚,但死後會在陰間結婚。想到這裏,他起身走出了屋子,三步並作兩步,走到了那名成員的家外面。他“哇”的壹聲跳到了李梅的身上。就在這時候,他突然起身撞上了梁柱,他也是殉情。這壹天是農歷三月初三。村裏人在壯鄉看到自己的好兒女,都是雙烈士。他們都很傷心,抽泣著,哭泣著。有的甚至唱起了贊美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的民歌,持續了三天三夜,然後三天後為他們倆隆重下葬。
為了紀念他們,每年三月三日,人們蒸糯米飯,帶上雞鴨魚肉,上山掃墓,同時壹起唱歌,就這樣形成了歌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