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雞油飯是以煮文昌雞剩下的雞湯、雞油精煮出來的米飯,米飯有濃郁的雞香味,也叫 “雞飯”。海南人說“吃雞飯”就是包含白斬雞在內的雞油飯。
椰子船
海南風味飯食。經對民間制法的改進和提高,已成為宴席佳品。傳統的做法是將煮熟的米飯和炒好的蝦仁、蝦米、濕菇粒、叉燒粒等原料倒入鋸開的椰殼中,加蓋,上籠蒸約2分鐘即可上席。現在改進後大多的做法是將浸泡好的糯米和椰漿倒入鋸開的椰殼中,加蓋,上籠蒸兩個半小時。這種作法使用原料少,保持了原汁原味,使椰肉和糯米飯緊密結合,色澤白凈晶瑩,慢品細嚼,椰香濃郁,清甜爽口。
竹筒飯
海南黎族傳統美食,是用新鮮竹筒裝著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飯食。黎族民同,多於山區野外制作或在家裏用木炭烤制。現經烹調師在傳統基礎上改進提高,使之擺上宴席餐桌,聲譽甚高,成為海南著名風味美食。黎家竹筒飯竹節青翠,米飯醬黃,香氣飄逸,柔韌透口。吃時,飲壹口黎家“山蘭酒” ,咬壹小口竹簡飯,慢品細嚼,趣味盎然。
椰絲糯米粑
海南雞油飯是以煮文昌雞剩下的雞湯、雞油精煮出來的米飯,米飯有濃郁的雞香味,也叫 “雞飯”。海南人說“吃雞飯”就是包含白斬雞在內的雞油飯。
清補涼
海南的夏日,清補涼已經成為海南壹道很美的風景線。它不僅好喝爽口,而且還消署降火。海口的夏天的白天十分炎熱,但太陽壹落山,溫度馬上降了下來,隨著陣陣涼風,椰子樹下,壹家又壹家的清補涼攤子也陸續地擺出來了。壹碗清補涼構成成份之多令人咋舌:海螺粉、空心粉、西瓜、葡萄幹、菠蘿、紅棗、紅豆、綠豆、小麥豆、西米、銀耳、鵪鶉蛋、湯圓、蜜棗、幹橘子皮、玉米粒、花生……加進椰奶、椰子汁或糖水,壹碗消暑清爽的飲品就制成了,夏日的晚上喝上壹碗冰爽的清補涼實在是愜意的事情。
海南粉
海南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流傳歷史久遠,在海南島北部的海,市、瓊山市、定安縣和澄邁縣的市鎮居民中食用比較普遍,而且是節日喜慶必備的象在吉祥長壽的珍品。海南粉其白如雪,其細如絲(與馳名的桂林米粉、雲南過橋米線相比,其纖細的程度是上述米粉所不能比擬)。其食法,北方人叫“涼拌”,海南人叫“腌粉”,即在制好的米粉上加上油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蔥花、肉絲、香油、酸菜、香菜等。正因為海南粉的細,所拌的料才能入味,經拌均後其味醇香撲鼻,余味無窮。
抱羅粉
海南的夏日,清補涼已經成為海南壹道很美的風景線。它不僅好喝爽口,而且還消署降火。海 口的夏天的白天十分炎熱,但太陽壹落山,溫度馬上降了下來,隨著陣陣涼風,椰子樹下,壹家又 壹家的清補涼攤子也陸續地擺出來了。壹碗清補涼構成成份之多令人咋舌:海螺粉、空心粉、西瓜、 葡萄幹、菠蘿、紅棗、紅豆、綠豆、小麥豆、西米、銀耳、鵪鶉蛋、湯圓、蜜棗、幹橘子皮、玉米 粒、花生……加進椰奶、椰子汁或糖水,壹碗消暑清爽的飲品就制成了,夏日的晚上喝上壹碗冰爽 的清補涼實在是愜意的事情。
陵水酸粉
陵水酸粉是陵水壹帶的風味小吃。其粉圓且長,其食法與以上海南粉、抱羅粉大同小異,但其腌料不同,突出的是“酸”,再加上當地壹種味道相當鮮美的沙土蟲,又脆又香,是壹大賣點。陵水酸粉的制作方法十分講究,主料主要用米粉、牛肉、魚餅、沙蟲、炒熟的蔬菜(通常是韭菜和空心菜),佐料主要有米醋、香菜、辣椒和生粉調配而成的醬鹵等。米粉的制作工序也頗為復雜,需經過磨粉、擠壓、過濾、冷卻等幾道工序,牛肉和沙蟲子則經過紅燒以後進行油炸,使其色澤金黃、噴香可口。吃粉時將米粉、牛肉幹、沙蟲幹、魚餅以及魷魚絲、蝦米、芝麻、熟花生仁、蔬菜壹並置入碗中,加熟花生油、醋、醬鹵均勻攪拌,點上少許芝麻油和香菜,壹碗色澤鮮艷、濃香可口的陵水酸粉就大功告成了!當妳漫步陵水街頭時,隨處可見售賣陵水酸粉的攤擋,雖然簡陋,但絲毫不影響它的美味,只要花上兩三元,就可以壹嘗這道海南米粉中佳品了。
野菜類
水芹
海南野菜資源十分豐富,水芹是其中之壹。初次品嘗這道菜時,可能不太習慣它的怪味道,但多嘗幾口便會愛上水芹外脆裏軟的清新口感,而且它還具有降脂降血壓的功效。海南人過年除了吃雞和魚外,還必備的壹樣東西就是水芹(與“勤”諧音),意喻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是勤奮勞動所得的成果。
四角豆
海南的四角豆是壹種十分特別的豆類,除了在海南,內地其他地方很少見到。豆的形狀有點古怪,長方形的,長度大概比手掌略長壹點。從橫切面看,四個角向外凸出,象英文字母“X”。四角豆壹般都是清炒或蒜蓉炒,清脆爽口,別具風味。
五指山野菜
綠油油的五指山野菜,原名鹿舌菜,又名馬蘭菜、革命菜,五指山野菜生產於海南五指山腹地,日降霧時間長、水質好,屬天然無公害、無汙染的食品。沒有季節的限制,好種好管,是當地農民常食用的菜肴,它以其清香嫩滑的口感博得人們的喜愛。在戰爭年代是瓊縱戰士的家常菜,故名革命菜。作為壹種無汙染、易生長的本地特色野菜系列之壹;是海南目前以“天然、野生、綠色、無公害”為主題推出的系列野菜;也是清熱解毒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