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秋,溫嶺的新河、澤國等地都有吃草糊(另壹種傳統冷飲)和石蓮糊消暑的習俗。那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草糊和石蓮糊。溫嶺還有壹個賣草糊和石蓮糊的地方,就是劇場棚頭(臺前)。夏天和秋天,在農村演出時,常常有兩三個攤位,三四個攤位的草糊和石蓮糊。
石蓮糊的原料石蓮籽,其實是薜荔(Ficus pumila L .)的果實,又名木饅頭、鬼饅頭、饅頭果、涼粉果、鬼球(蘇州土名)、肥蒲草、木蓮等。薜荔的頂部是平的,像壹個小的壹樣大。因其壹般蜿蜒的石墻,稱之為石蓮,更為貼切。
至於為什麽叫鬼饅頭鬼球,筆者推測可能與木蓮救母的傳說有關。《秋雨寺二種隨筆》記載:“薜荔,匍匐壁,俗名爬山虎,多見於山谷。楚辭《山鬼》說:“羅姑娘是帶來的”是真的。梵蒂岡說是餓鬼,是大藏經的信。漁洋山《香祖註》載之。因思薜荔之果,謂之鬼蓮,杭州人以其子秦為涼菜,蓮豆腐之名自有淵源。”寧波、金華、杭州、紹興等地稱“石蓮”為“木蓮”,“石蓮豆腐”也相應稱為“木蓮豆腐”。其實可能是“木蓮豆腐”,對應的是鬼饅頭、鬼丸子等別名。
至於這種薜荔果,溫嶺人普遍認為其實有兩種,壹種叫“腫”,有的書上說是“撞”“冰崩”,另壹種是石蓮。“空”不可能是石蓮糊。薜荔具有與榕屬植物相同的特征,即隱花植物。藏在球果裏的花。榕樹有三種花:雄花、雌花和癭花。薜荔是榕屬的特例,雌雄異株。薜荔雌雄株花相同,隱花果不同。薜荔雄株結雄隱花果,即“膨大”,薜荔雌株結雌隱花果,即十連果。石蓮醬可以在種子采摘和幹燥後加工。
石蓮醬的加工方法比較簡單。取石蓮種子放入紗布中,用冷水浸泡,揉搓,將石蓮種子中的果膠融化成水,然後加入凝固劑冷凍成石蓮糊。
妳可以去超市,買現成的黑豆涼粉和白豆涼粉,按照說明自己做石蓮糊,但味道可能沒有傳統方法好。
溫嶺民間流傳著壹個關於石蓮膏的謎語:“鄧(諧音藤)為姑,水為夫,布巾四為媒,糖小姐為伴。”挺生動的。
關於石蓮漿糊的故事,以及書籍記載。
浙江黃巖縣寧西,是著名作家鄭九禪,長期居住在路橋。在他的作品中,他曾經描述過三種泰州本地的冷飲(石蓮糊、草糊和洋菜糊)。
鄭九禪文集第七卷:刮痕(第壹卷)?在壹本書中,他寫道:“周圍的墻...被綠色的藤蔓覆蓋。其中有壹種藤蔓,不知道叫什麽,上面結滿了拳頭大小的綠色果實。打開壹看,裏面全是粉紅色的種子。”他問大人們:“這是什麽?”答案是“石蓮”,也就是做石蓮糊的材料,他決心自己做石蓮糊。結果,在他詢問了做法之後,他把他得到的石蓮種子放進壹個盆裏。“可是,泡了三天三夜,那盆水真的臭了——石蓮糊還是沒做成。”
鄭九禪還寫了豆瓣醬(另壹種傳統冷飲)。他把它寫成了“豆瓣蛋糕”。他寫道:“這是海裏的豆瓣菜做的。這種事情真的很簡單。我在中藥店買了豆瓣,放在保溫瓶裏,往裏面倒開水。大概半個小時,我用紗布把殘渣倒出,放在盆裏。天氣很冷。直到結婚,老婆做了壹次,我才知道。如果加入蜂蜜、糖、薄荷等香料,也會有同樣的效果。”“不過,白菜餅再好吃,也比不上我七歲時吃的石蓮糊。”
關於草糊,鄭九禪寫道:草糊是甘草做的,怎麽做...據說它類似於石蓮漿糊。草醬裏放的調料和石蓮醬差不多,除了桂花多壹點。夏天的時候,這兩種東西都很好吃,而且是最暢銷的飲料,每個孩子都沒有東西吃也不吵。唯壹的區別就是顏色。石蓮漿糊其顏色為白色,如果冷凍,半透明;草糊是黑色的壹塊。我仍然不明白為什麽我們的父母允許我們吃草糊而不是石蓮糊。"
提起這三種傳統冷飲,大多數嘗過的臺州人都會有壹種莫名的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