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從根源上解決“破壞三觀”的“飯圈”問題?

如何從根源上解決“破壞三觀”的“飯圈”問題?

受魯迅先生《說“面子”》壹文的影響,閆小二看到了飯圈文化中年輕人被“面子”模糊包圍、“貶低自己”的現象。

年輕是“創造”的年齡,但“愛面子”的背後,更多的是“消費”,比如從壹開始單純的喜歡,到後面為偶像籌錢。在飯圈文化中,甚至出現了不同粉絲群體之間的“競爭”現象,在飯圈似乎被稱為“戰鬥”。

所謂“戰鬥”,大概就是飯圈的壹種集資模式,即兩個規模相近的粉絲群體在規定時間內爭奪集資,而集資的背後,是壹種詭異的氛圍:誰籌到的錢多,誰就更配做這個“藝人”的粉絲。

什麽時候崇拜的感覺需要用錢來證明了?

在我看來,藝人的發展需要粉絲的支持,但壹直以來都是明星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粉絲瘋狂的“氪”能力。

是什麽讓飯圈“粉絲瘋狂氪金”的“亂象”?是功利浮躁的風氣還是膚淺的“面子心理”?要想解決飯圈問題,了解“面子心理”背後的誤區,進而提高自身修養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來看看魯迅先生對此是怎麽說的。

1.從魯迅的“說面子”看飯圈粉絲的“面子心理”。在《說面子》壹文中,魯迅曾經解釋過什麽是“面子”:

每壹種社會地位,都有壹種“面子”,也就是所謂的“面子”。這個“臉”是有邊界線的。低於這條線,就沒“面子”了。也叫“丟臉”。不怕“丟臉”就是“不要臉”。

有了魯迅先生對“面子”的解釋,我們再來分析壹下飯圈粉絲“瘋狂氪石”的集資行為。

誰都知道“自欺欺人”不好,但“裝睡”才是“逃離”現實的最好方式。

藝人要靠實力獲得粉絲支持。他們的實力越強,舞臺表現越好,吸引的粉絲越多,支持自然就越多。

但是,總有那麽幾個優秀的人。為了扶持自己心中不那麽出眾的“小哥哥”和“小姐姐”,資本家只需要以扶持的形式拋出壹些“小暗示”,粉絲就會心領神會,選擇以“氪石”的形式擡高藝人的“身價”。畢竟在膚淺的功利認知中,東西越貴越好。

在這裏,有些人自欺欺人,把這種“物有所值”當成自己的偶像來“挽回面子”,否則支持度太低,就是“丟臉”。如果不怕“丟臉”,那就是“不要臉”。“無恥”這無疑是粉絲無法忍受的“羞辱”。

然而,真正讓人丟面子的,永遠是“用詞不當”和“自欺欺人”。

2.魯迅對“面子心理”的諷刺:“丟面子”和貶低“爭面子”的方式背後,是對“丟面子”的回避。什麽樣的行為叫“丟臉”,暗示了壹個人如何看待自己。關於這壹點,魯迅先生給予了辛辣的解讀。

魯迅先生在《說“面子”》壹文中,將“馬車夫”與“富叔”相提並論,闡釋“丟面子之道”。

魯迅先生說,在人們的印象中,司機赤膊坐在路邊抓虱子不算什麽,有錢的大爺坐在路邊抓虱子才是奇恥大辱。

魯迅先生也說過“赤膊坐在路邊捉虱子”是富叔的恥辱,但也不能稱之為司機的“恥辱”,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司機不是沒有面子,但也不能說他“丟了臉”。當他被兒媳婦踐踏時,被認為是“恥辱”。

然後魯迅先生得出結論“這個‘丟面子’的規律適用於君子”,並進壹步說:

好像只要和普通人有壹點點不同都是“面子”的,但是妳變成了什麽樣完全可以忽略。

毫無疑問,按照魯迅先生的邏輯,對於飯圈粉絲來說,他們的“臉”在氪金之下,他們的小哥哥和其他小哥哥有些不同,他們也和其他粉絲有些不同,也就是“臉”的意思,但是他們完全可以無視自己變成了什麽樣子。

同時,馬車夫不把赤膊抓虱子當作“恥辱”,而富家少爺卻把它當作“恥辱”,因為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富家少爺與“馬車夫”相比是“高人壹等”。

那麽,粉絲們瘋狂想要確認的是流量明星的“優越”地位?

流量明星是“紳士”,那麽為之瘋狂的粉絲有哪些呢?這種瘋狂無疑是壹種卑微的自我鄙視。

3.有熱情的年輕人應該去創造,而不是消費飯圈。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孫家山說:

“目前中國飯圈的本質是粉絲通過眾籌資金、購物等方式積極參與流量明星這壹娛樂產品的運營。”

關於破壞三觀的“飯圈”問題,在顏小二看來,流量明星和“商品”差不多,年輕人是消費者。問題在於年輕人對“流量明星”消費的異化。

在這種“異化”下,倒20多萬瓶牛奶送我喜歡的“哥哥”出道的行為誕生了。

年輕人消費“明星”背後的本質,本來應該是“愛”和“崇拜”的情感。

這種“愛”和“崇拜”的源頭,本應是明星的壹些作品或舉動,在精神層面給粉絲帶來積極的感受,進而激勵年輕人勇於困難,積極創作,而不是對不值錢的“金錢消費”的“沈迷”甚至“內卷化”。

讓自己對偶像的“熱愛”和“崇拜”被誤導成沒有精神價值的“金錢消費”。年輕人空虛的精神世界和對“感官刺激”的盲目追求無疑起到了催化作用,這是認知淺薄的體現。

為了讓粉絲省錢,pua飯圈籌款演講中有壹句話是打感情牌的:

“如果他不能讓開,那也沒關系。他只會輕輕壹笑,消失在沒有光的地方。”

顏小二想說,如果壹個“小哥哥”出道失敗僅僅是因為缺少幾塊錢的粉絲,那麽這個小哥哥有沒有成為“偶像”的價值和能力?

而讓粉絲“心疼”的“溫柔壹笑”都是“小哥哥”的本事?

說這種話來籌集資金的人,首先是看不起“藝人”本身,其次是看不起追求藝人的粉絲。

“偶像崇拜”不是談戀愛。小哥哥在聚光燈下溫柔的笑容,從來都不是只為壹個人。更可悲的是,那種微笑成了壹種自我推銷的“商品”,為那種瘋狂的微笑買單的並不是什麽崇高的“拯救”,而只是近乎癡心妄想的低級趣味的滿足。

藝人也是壹個靠本事吃飯的行業。聚光燈下努力的體現,絕不是粉絲的幾塊錢,而是他們的好作品,他們帶給人的最真誠的“感動”。

還是那句話,真正值得成為偶像的人的閃光點絕對不是“好看的皮膚”,而是“偉大、深刻或睿智的靈魂”。

這是壹個人人自強不息的時代。不要因為壹個所謂的“微笑”和不屬於妳的虛假幻想而貶低自己。有偶像是好事,但選擇壹個值得崇拜的偶像,要看壹個人的精神修養。否則,所謂的“崇拜”,哪怕是真誠到讓妳感動,最終也會發現那些不過是青春期用的尷尬的鼓動。

註:本文為閆小二哲學隨筆原創獨家發布,如有處理、抄襲等侵權行為將被追究。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已被侵刪(兩周內)。請喜歡這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