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種種浮誇的、庸俗的裝飾風格席卷歐洲的設計界之際,仍然有壹批設計家、工程師正在默默地探索著將新技術、新生產方式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可能與途徑,致力於為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的便利、合理、經濟與實用。這種早期功能主義的探索大致存在三種形式:
首先,在傳統手工藝領域中,壹種新穎的、實用的、較多體現工業社會特色與需求的設計風格有所發展。以家具設計為例,傳統的手工藝範疇中本身就存在功能性的因素。19世紀中葉生產於美國偏遠鄉村的“夏克式家具”,這種家具最初由“夏克教派”(又譯作“震顫教派”)的信徒所創造。因為該教派提倡禁欲、苦修、淡泊明誌的生活方式,因而其日用家具的設計也具有簡潔實用、選材得當、結構合理、安裝便利、價格低廉以及部件系列化、標準化等特點。這種家具原本是為滿足本社團之需而生產的,卻因為其功能上諸多的優點而流傳開來,風靡壹時。這種情況在德國、奧地利也有反映。德國著名家具設計師托內特(MichaelThonet,1796~1871)的精心之作“維也納咖啡館椅”。作為曲木家具的發明者,以及最早使家具生產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先驅,他在家具設計史上占有重要的壹席之地。從1836年起,他開始試制曲木家具,創造性地將獨特的蒸汽熏蒸、層壓定型的方法運用於膠合板家具的生產;同時由於采用標準化和系列化,由於以螺釘裝配替代傳統的榫鉚結構,使得曲木家具進入批量生產成為可能。更為重要的是,他在進行技術革新的同時,針對材料、工藝的特點和社會、時代的需求探索新的設計樣式與設計風格。他的此類嘗試獲得了巨大成功,他設在維也納的工廠所生產的家具產品在幾年內就占據了國際市場。此類產品中最成功的就是“維也納咖啡館椅”。這種椅子外形簡潔高雅,線型流暢優美,不僅每壹細節均體現結構的邏輯性、材質與工藝的適切性,而且其造型還頗具羅可可的遺風,只不過更為明快時髦。這件椅子作為超越時代與地域限制的佳作,至今仍暢銷世界,據統計在150年中已銷出了逾5000萬把,堪稱家具設計史上的經典之作。
其次,在工業產品的生產領域,壹批默默無聞的發明家、工程師、設計師也在探索著功能主義的設計。工業革命後各種工業品如同潮水般湧向市場。是為它們穿上傳統的裝束,還是另辟蹊徑創造新的形象?這是擺在設計師面前的重要問題。盡管很多設計師力圖從傳統中尋覓可以為新的產品借用的形式與風格,但也有壹些設計師持相反的態度,他們反對復古,主張以新技術、新知識來探索更合理、更舒適、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的生活方式。在這方面出現了壹個令人費解的現象,這就是壹些發明家、工程師往往比職業設計家更富創造性,同時也更少因循守舊的弊病。19世紀鐵路機車設計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這方面的生動例子。19世紀不同時期與地區的三種火車設計,從中可以看出早期的工業設計是怎樣壹步步地發展、完善的。第壹種是1829年發明家斯蒂芬森設計的“火箭號”機車。雖然已經初步具備了各項功能結構,但是整體設計仍然缺乏條理性、整體性和創新性,而明顯展露出受蒸汽機設計的影響。第二種是1847年英國工程師喬伊設計的“傑尼·林德號”機車,整體造型有了很大的改善。安全閥、蒸汽包等的造型設計吸收了古典建築柱式和穹隆的造型,鍋爐、汽缸、驅動裝置等部件都被壹個完整的金屬外殼所包裹,既比較美觀,又增進了實用功能。
第三種是美國1857年生產的“4-4-0”型機車,其設計與英國的作品相比,更多關註本土的地域特色。因為美國火車常以木材代替煤炭作為機車的燃料,為安全起見,采用倒錐形的煙囪;因為美國鐵路線較長,機師在火車中停留的時間較長,因而駕駛室的空間就要大於英國同類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