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荸薺高產栽培技術有哪些?

荸薺高產栽培技術有哪些?

菱角又名荸薺、沙角、荸薺,是菱科壹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荸薺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壹定的藥用價值,可以止渴解酒。荸薺味香無毒,但有澀味。荸薺去葉,用開水燙葉柄,擠幹水分,加調料涼拌,有純天然的“野味”,也有降血壓、利尿的作用。

壹、品種選擇

荸薺宜大棚栽培,皮薄肉厚,個頭大,角短,肉質細嫩,香甜多汁,熟米糯米,早熟,高產,優質,抗病。目前,四角荸薺的兩個品種主要種植在江蘇如臯。選種時要註意選擇完全成熟、飽滿、堅實、挺拔、皮色較深、芽尖完整、無病蟲害的菱角。

二、荸薺栽培、播種和育苗

1.苗床準備。提前培育優質大苗、壯苗是關鍵。苗床壹般應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地面平坦,且近3年未種植水生植物的地塊,按該地塊面積的1/10準備苗床。播種前15天,每667平方米施鈣鎂磷肥25公斤,有機肥1噸,翻平,搭起雙層大棚,用薄膜覆蓋,提前升溫。然後在棚內修建育苗池,池周圍土埂高度為0.3米,並對水田進行灌水,根據水面高度調整床面,盡量減少水位差。播種前1周,每667平方米苗床噴灑生石灰100公斤進行消毒。

2.播種時間。播種育苗時間應根據設施和當地氣候確定。江蘇如臯采用單層大棚移栽、雙層大棚、小拱棚育苗,適宜播期為2月中旬。

3.播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可以提高菱角種子的活力,殺死附著的病菌。因此,荸薺種子在播種前應取出洗凈,晾幹65,438+0天,然後用750倍的20%三環唑粉和600倍的50%多菌靈粉混合液浸泡40分鐘,再取出均勻鋪在苗床中。為了提高早期產量和生產效率,田間種子用量可增加到每667平方米25公斤。

4.苗木管理。從播種到出苗,溫室以封閉棚加溫為主,溫度應保持在65438±02℃以上,苗床內控制3 ~ 5 cm深的淺水層,促進提早出苗;出水後,中午通風1 ~ 2小時,白天溫度控制在26 ~ 28℃,晚上15 ~ 18℃,水層逐漸加深至10 ~ 15 cm深度,以保持水層穩定,幼苗完全生長時有三片葉子1。壹般不在秧田施氮肥,防止菱角苗太嫩。移栽前1周拆除內棚,逐步加強通風,白天溫度控制在22 ~ 25℃,夜間溫度控制在13 ~ 15℃,煉苗。

菱角

第三,移植

1.現場準備。宜選擇土壤肥沃、土質平整、保水保肥、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棚。在棚區田地周圍0.5米基高的田埂上,移栽前每667平方米15天施腐熟有機肥2噸,復合肥80公斤,翻耕耙平。移栽前10天開始蓄水,保持淺水層15 ~ 20 cm,閉棚增溫。

2.移植時間。壹般當荸薺苗有10片葉子,荸薺盤直徑15cm,有2 ~ 3個分枝,溫室內土壤溫度達到15℃以上時,即可移栽。江蘇如臯溫室適宜移栽期壹般在4月上旬。

3.移植法。從苗床起苗時,盡量少損傷根系,保證根上有老菱角,邊起苗邊移栽,提高成活率,縮短緩苗時間。為便於管理,溫室栽培多采用大行距,行距1.5 ~ 2m,株距0.2 ~ 0.25m,每667m2種植約1.500株。移栽時,將荸薺苗的根系輕輕壓入水下土壤5厘米,將荸薺盤扶正。

四、荸薺栽培的田間管理

1.溫室管理。移栽後1周內,溫室管理主要以關閉溫室和提高溫度促進幼苗緩慢生長為主。壹般溫室中午溫度不超過36℃,不通風。緩苗後逐漸加大通風量,延長通風時間。溫室最高溫度白天控制在28 ~ 32℃,夜間控制在18 ~ 20℃,夜間溫度不得低於15℃。5月下旬氣溫穩定後,即可將大棚內的塑料薄膜全部拆除。9月中下旬氣溫下降較快,入秋後要及時覆蓋大棚膜,進行大棚栽培管理。在搭建棚子的初期,棚子白天會通風,晚上會保溫。隨著外界溫度的下降,通風時間會逐漸減少。後期盡可能維持和延長20℃以上的棚溫,直到10月中下旬棚溫低到菱角不再生長。

2.水層管理。荸薺田的水層管理要根據氣溫變化合理調整。壹般移栽前期(即4月份)氣溫仍較低,15 cm深度的淺水層適宜提高水溫和土壤溫度;5 ~ 6月,隨著氣溫升高,水層會逐漸加深,壹般保持水層深度在20 ~ 30厘米;7 ~ 8月高溫期,應維持30 ~ 40 cm深的水層,盡可能降低水溫;9月氣溫降至65438+10月後,將水層調整回20 ~ 30 cm深度。菱角生長過程中,要註意勤換水。壹般要求每周換水1次,更換壹半的舊水。如果可能的話,最好保持水流緩慢,以促進池水溶解氧的增加和菱角根系對養分的吸收。

3.菱形板拋光。為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防止高溫悶熱天氣造成水下缺氧,造成落花落果,需要對菱形生長過密的田地進行修剪,及時去除後期生長的小菱形,采摘菱形時註意去除不結菱形的品種和菱形。

4.施肥管理。延苗10天後,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公斤作為育苗肥;第壹次開花後每隔10天噴施葉面肥(0.2%尿素+0.2%磷酸二氫鉀溶液);當大部分荸薺有3-4個荸薺時,每667平方米應施15公斤45%三元復合肥作為果肥;采摘1 ~ 2次後,即每667平方米施復合肥5 ~ 10公斤,補充養分,防止早衰。

5.害蟲控制。害蟲主要有雙翅目、斜紋夜蛾等。農藥防治適期為1 ~ 2齡幼蟲高峰期,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或25%殺蟲雙EC 500倍,或擬除蟲菊酯EC 2000倍,或52.5%。荸薺的病害主要有荸薺瘟、褐斑病等,壹般通過水流、采摘荸薺等途徑傳播,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生。初期應及時摘除病葉,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交替噴施,每隔7天噴施1次,共噴施2 ~ 3次。

菱角

動詞 (verb的縮寫)收獲

鮮食或蔬菜用的荸薺,可在荸薺發育完全但皮未板結時采摘,熟食用的荸薺壹般成熟後及時采收。成熟的荸薺果皮變硬,果實與果柄連接處出現分離層,容易采摘。這時候菱角硬了,沒入水中。前期每8 ~ 10天收獲1次,中期每3 ~ 4天收獲1次,後期每6 ~ 8天收獲1次。收割時,用壹只手輕輕提起菱形盤,另壹只手拿起菱形盤。采摘動作不能太過猛烈,以防老鉆掉落,損壞鉆石盤。

利用淺水大棚種植荸薺,可早春上市,秋季可延遲上市,使荸薺的采摘期和上市期持續增長,每畝產值可達1.5萬元以上,效益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