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鸚鵡魚的飼養技巧

鸚鵡魚的飼養技巧

鸚鵡螺屬於熱帶魚。買回來後要休息3天,熟悉水質和溫度,不適合餵養。3天後,每2天餵壹次,早上餵。以下是我為妳精心整理的鸚鵡魚的養殖技巧。讓我們來看看。

截形鸚鵡螺的攝食技巧。了解水質。

國內自來水的軟硬各縣市不壹樣,根據地域不同會呈弱酸性或堿性;自來水雖然是軟水,但是經過了凈化和殺菌,所以水中含有氯等殺菌物質。雖然不會直接危害人畜健康,但會對直接用水呼吸的魚類造成傷害甚至死亡。壹般淡水魚更喜歡軟水環境。雖然稍硬的水質不會對魚造成嚴重影響,但如果水質偏軟或偏硬,突然改變水質會導致魚無法適應,短時間內就會褪色。

第二,水質管理

鸚鵡魚要用高硬度的老水。水溫在28℃左右,最適宜的pH值在7或6.5~7.5範圍內,碳酸鹽硬度在3~6左右?KH .因為投餵的水pH值最好是中性的,最重要的是不要影響水的pH值,不管基質用的是砂石。因為有些砂石會釋放出使水呈酸性或堿性的物質,影響鸚鵡的生長和鮮紅的顏色,所以建議以麥飯石或依蘭石為最佳,同時每天檢查壹次NH3(氨)、NH4+(銨)、NO2-(亞硝酸鹽)和pH (pH)並保持在最合適的範圍內。附:如果魚換了環境,水質不適應,顏色變淡,可以加黃藥(魚力靈)或者黑水(草泥丸),顏色很快就變回來了。

第三,襯底

宜蘭石、麥飯石或黑色膽結石最為理想。其作用是設置硝化細菌床,穩定水質,分解後在基質下沈澱有機物,同時也有美化作用。如果使用裸缸,由於沒有鋪設基質,硝化菌只能在過濾池中繁殖,減少了硝化菌的繁殖空間,不能穩定水中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同時水中的病原源或其他汙染物也可以直接分散在水中。

第四,餵養

1.幼體階段:幼體階段的餌料管理很重要,投餵量耗盡。大約每四小時投餵壹次,每次為最大食量(即吃到不想吃為止),其作用是建立幼魚的生長基礎;幼魚以飼料餵養為主,冷凍或幹燥的紅蟲、豐年蝦或面包蟲也可在此階段餵養。

2.亞成魚階段:飼料也是主要食物。在此期間,魚類消費量增加。除了之前的餌料,面包蟲,牛肉或者小黑殼蝦都可以餵。

餵養註意事項:

1.投餌的時候,如果魚在五分鐘之內沒有吃完,記得馬上把殘留的餌料去掉,否則會汙染水質。

2.每天觀察魚的健康狀況,看魚的活動是否健康活潑。

鸚鵡魚的飼養要點,1,飼養

養紅錠鸚鵡魚的時候,要特別註意幼魚階段的餌料管理,盡量每四個小時餵壹次。餵養成魚,除了飼料,還需要餵壹些面包蟲、牛肉或者小黑殼蝦。

2.水質

紅元寶鸚鵡魚的飼養應使用硬度較高的老水,適宜的水溫為28℃左右,最適宜的pH值在6.5-7.5範圍內。

第三步:清潔

每次投餵鸚鵡魚,如果在五分鐘內沒有吃完,要及時把剩余的餌料撿走,以免汙染水質,影響鸚鵡魚的健康。

4.基質

建議在魚缸下放置壹些青石、麥飯石或黑膽石來養殖紅錠鸚鵡魚。這些基質將有助於穩定水質,對紅錠鸚鵡魚的生長大有裨益。

5.換水

養紅錠鸚鵡魚,也要註意換水。換水前後水溫溫差不能超過0.5度,壹次只能換三分之壹的舊水。如果魚缸很大,應該每周更換壹次。對於小型魚缸,建議三天換壹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