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保濕養生湯
(1)瘦肉蛋花枸杞湯
材料:枸杞1斤,瘦肉100 g,雞蛋1個,生姜壹塊。
做法:將枸杞清洗幹凈,摘去葉子,枸杞莖切段;鍋中放3~4碗水,加入姜片、枸杞梗,大火燒開轉文火15分鐘;轉大火,將事先用鹽和油腌制好的瘦肉和枸杞葉放入鍋中;然後加入切好的胡蘿蔔片,不蓋蓋煮5分鐘,加鹽調味。
推薦理由:枸杞葉在中醫上被稱為“天凈草”,含有多種類似水果(枸杞)的營養成分。其味甘寒,枸杞具有清肝明目、清熱疏肝的食療作用。
(2)天麻紅棗魚頭湯
材料:鱅魚1,紅棗4枚,天麻30克,當歸10克,白芷10克,生姜3片。
做法:將鱅魚頭對半切開,去腮洗凈,瀝幹水分;熱鍋放兩勺油,油六七成熱時,放入魚頭,兩面煎;將天麻、大棗、當歸和白芷清洗幹凈,並去除大棗的核;燒開5碗水,倒入大燉鍋,放入所有中草藥和煎好的魚頭,加蓋燜壹個半小時,加鹽調味。
推薦理由:寧神祛風,健脾補血。春天是人們補血的最佳時節。該魚頭紅棗天麻藥膳湯特別適合女性調理氣血,具有安神祛風、健脾補血的功效。
(3)核桃丹參佛手湯
材料:核桃5個,佛手柑片6克,丹參10克。
做法:煎丹參佛手湯,將核桃仁、白糖搗碎,加入丹參佛手湯內,混合均勻,用小火煎10分鐘,待涼後即可飲用。
推薦理由:核桃仁味甘溫,補氣養血,潤腸通便;佛手味苦溫,收肝解郁,理氣中和;丹參味苦微寒,活血涼血,安神定誌。配合白糖,能健脾益氣,起到克服春困的作用。
(4)陳皮薏仁鴨湯
食材:每次可選新會陳皮6克,去核蓮子肉30克,炒薏米30克,山藥12克,生姜10克,鴨肉250克。
方法:首先將鴨肉用清水洗凈,切塊;將薏苡仁放入鐵鍋內炒至微黃,蓮子去核洗凈。將山藥用水浸泡,陳皮、生姜用水洗凈。然後將所有食材壹起放入湯鍋中,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小火燉2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能健脾和胃,祛濕止瀉,尤其適用於濕氣重,大便溏薄者。
(5)豬肉串_夏枯草
材料:橫瀝500克,夏枯草20克,茵陳20克,生姜4片。
做法:先將豬放飛去腥;將夏枯草、茵陳、生姜和豬肉放入砂鍋中,加入2500毫升水。先燜2小時再燜調味。
推薦理由:青豬性平澀,補脾胃,助消化;夏枯草具有清肝明目、散結消腫的功效;綿茵陳有清濕熱退黃疸的功效。因此,該湯可清熱、祛濕、清肝。
(6)排毒蔬菜湯
材料:胡蘿蔔1,土豆1,洋蔥半個,西蘭花100g,番茄1,調料。
做法:胡蘿蔔、土豆洗凈,去皮,切成小塊,洋蔥切小塊,西蘭花洗凈,掰成小朵;西紅柿洗凈去皮,切成小塊,放入攪拌機打成番茄醬;將黃油放入鍋中,小火融化,轉大火,加入蔥花炒香,然後倒入番茄醬和白糖,攪拌均勻,加入約200ml水,煮沸後,倒入土豆塊和胡蘿蔔塊,再次煮沸,倒入玉米粒和西蘭花,煮約2分鐘,加入黑胡椒和鹽,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推薦理由:各種新鮮蔬菜都含有大量堿性成分,可以清除細胞內的汙染物或毒素。因此,蔬菜湯有“最好的人體清潔劑”的美譽,特別適合女性食用。
2、春季養生的原則
原則壹:早春選擇熱量高的主食,註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早春,氣溫還比較冷,人體需要消耗壹定的能量來維持自身的防寒功能。所以營養結構要以高熱量為主。除了谷類,還應選擇大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及時補充能量物質。此外,寒冷的刺激會加速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而致病。因此,早春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如蛋、魚、蝦、牛肉、雞肉、兔肉、豆制品等。
原則二:適當增加飲食中水果和蔬菜的比例,以獲得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春天也是氣候由冷轉暖的季節,氣溫變化很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復發,活力加強,容易侵入人體,引發疾病,如口角炎、舌炎、夜盲癥和壹些皮膚病。因此,飲食中應適當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比例,以獲得足夠的維生素,如大白菜、油菜、柿子椒、番茄等新鮮蔬菜,以及柑橘、檸檬等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水果;胡蘿蔔、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能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的上皮細胞,能增強對各種致病因素的抵抗力。還應食用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這類食物有芝麻、藍菜、菜花等。
原則三:飲食宜清淡,忌食油膩、生冷、刺激性食物。
春天要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吃後容易有飽腹感,人體也會有疲勞感。飲食宜溫,忌寒。胃寒的人可以常吃生姜驅寒暖胃。
原則四:春季飲食要存酸增甜,滋養脾氣。
春天是肝氣旺盛的季節。根據中醫五行學說,肝屬木,脾屬土,土與土相合,即肝亢可傷脾,影響其消化功能。而中醫認為五味入五臟,酸入肝,甘入脾。有鑒於此,春季飲食宜調養,宜選擇甘溫之品,忌酸味,主要是補脾氣,可多吃大棗、山藥、鍋巴等。
原則五: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對癥食補。
祖國醫學提出“春季養生宜食補。”但根據春季人體陽氣逐漸增長的特點,壹定要選擇平而清的飲食,以免適得其反。以下幾種人最適合春季進補:早衰的中老年人;患有各種慢性病,身材苗條的人;腰酸、頭暈、面色萎黃、精神萎靡者;春季氣候變化大,感冒後容易反復感冒;以前有春季哮喘發作史,現在沒有作者;夏天,夏天還有低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