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把野生香菇弄成菌種

如何把野生香菇弄成菌種

壹、香菇菌種的制備

1、母種的培養:香菇“母種”是指利用香菇的孢子、組織(菇肉)或菇木分離培養而成的菌種。香菇母種的培養,用馬鈴薯和洋菜做培養基。培養基的制作配方為:去皮的馬鈴薯(或甘薯)200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洋菜20克及水1千克 。按上述比例,把已去皮的馬鈴薯洗凈切碎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沸20—30分鐘,用幾層紗布過濾去渣,把濾液加水至足量,再加入洋菜和葡萄糖,並加熱使之融化。接著趁熱分裝到試管中,管口塞上棉花並束紮成捆,包上牛皮紙,立置在高壓鍋內,在15磅壓力下維持30分鐘,或放在蒸籠中蒸2—3次(每日壹次,每次壹小時),同樣能達到滅菌的目的。將滅過菌的試管趁熱斜置在桌子上,待凝固後即成。

母種的培養要選擇出菇早,朵形正常,菇蓋厚,菇柄短胖,無病蟲害,7—8厘米成熟的香菇,放入接種箱(無菌箱)或接種室(無菌室)中,用刀片刮下表皮後,取幹凈無菌的菇肉約壹粒綠豆大,用接種針接到上述培養基上,壹管壹塊即可。將接種後的試管置於25—27℃環境(保溫室或溫箱)中培養,2—3天後在接種塊四周,就長出孢狀的白色菌絲。(試管內如發現有綠色、黑色等雜色菌或酵母狀東西,說明其中有雜菌,應把它淘汰掉。)約培養半個月後,菌絲體就布滿洋菜表面,母種培養即告成功。在分離和接種時,所用工具均需經滅菌處理。母種移到新的培養基上,進行擴大培養壹般稱之為“原種”。用作直接種到段木上去的菌種,壹般稱為栽培種。

2、栽培種的制備:目前香菇人工栽培所用的菌種,主要是木屑菌種和種木菌種二種。

⑴制備木屑菌種的培養基配方為:適合香菇生長的各種硬質什木的幹木屑7.5千克,米糠或麩皮2.2千克,蔗糖0.15千克,石膏粉0.15千克及水15千克。按上述比例,把木屑、米糠先拌勻,把蔗糖和石膏粉溶在10千克水中,然後倒入上述混合物中和勻,再將余下的5千克水加入調勻隨即分裝到菌種瓶中,至近瓶肩,稍壓實(下部稍松,上部稍實),再用尖形木棒鉆壹個直達瓶底的洞孔。然後瓶口塞上棉花塞,並用牛皮紙紮起棉花塞,移到蒸蘢中續蒸4—6小時(從水開算起,火要猛)、或放在高壓鍋中,在15磅壓力下維持1小時,進行滅菌。滅菌後,取出冷卻,即可用來接種。接種過程要在無菌條件下操作,用接種針挑取經過擴大培養的原種1小塊,接種在上述的木屑培養基上,接種後把它放置在25—27℃環境中培養壹個月左右(或20—25℃培養1—2個月),待菌絲體長滿全瓶後,即可接種到段木上去。

⑵種木菌種的制備:香菇的種木菌種,主要是三角木和圓木兩種。三角木是把適合種香菇的木材加工成厚0.8厘米、寬1厘米的木條,然後再加工成三角木塊(規格是:厚0.8厘米、寬1厘米、高1—1.5厘米)。圓木是先把木材橫鋸成1.2厘米的木片,再用皮帶沖壹個壹個沖下來。加工出來的三角木或圓木,應立即曬幹備用。做10千克幹種木用的培養基,要配木屑2千克,米炕(或麩皮)1千克、蔗糖0.1千克、石膏粉0.1千克、水4.5千克。先把幹種木浸在1%糖溶液中12—24小時或放在鍋中煮開15—20分鐘後,撈出種木,與四分之三的混合物拌勻,並隨即分裝入菌種瓶(或其它瓶)、用余下的四分之壹蓋面,裝至瓶肩、稍壓實、壓平,塞上棉花塞,其消毒接菌和培養方法與木屑菌種同。經壹段時期培養後,即成為三角或圓木菌種。

二、段木的接種與栽培

1、菇場的選擇要從溫度、濕度、光線、通風等方面考慮,最好選坐北朝南的緩坡或開闊地,要求靠近水源,排水良好,地面幹爽,土壤以含石礫較多的酸性砂質土為宜,上面要有高大的遮蔭樹或遮蔭棚,菇場四周要開歡排水溝。我國能長香菇的樹種約200多種,殼鬥科和樺木科是比較理想的樹種,楓樹、橡樹、白樺樹也可作樹種 。砍倒的菇木讓其自然風幹後,壹般幹燥到樹心出現幾條短裂紋時為適度,再鋸成段木接種。

2、人工接種從12月至次年3月均可進行,1—4月份最適宜。接種前應除去菇木枝椏,將原木鋸成壹米長的段木,並在斷口處塗1%的石灰水消毒。接種方法:

⑴用皮帶沖打孔,孔穴至少要深入木質1厘米以上,壹般株距20—30厘米,行距6—10厘米;

⑵將菌種放入穴中,用手指稍加壓實;

⑶將事先準備好的樹皮蓋(略大於孔)蓋在孔蓋上,用鐵錘輕輕敲打,使之緊緊塞住孔穴口。菌種要當天開瓶當天用,才不會沾染上雜菌。冬季接種後的菇木,應緊密堆放在菇場背風溫暖處,四周用尼龍紙圍住,上蓋樹枝,每隔3—5天掀動尼龍紙壹次使之換氣。20天後,如接種孔邊緣長出白色菌絲,說明菌絲已定植成功。發菌期持續1—1.5個月左右。

3、養菇期包括春、夏、秋三個季節。春夏季著重防雨和防曬,主要做好段木的堆放和翻動以及遮蔭等工作。壹般2—3個月翻堆壹次,如長期陰雨,放晴後要立即翻堆。整個養菌期內,絕對不能讓太陽直接,但要有壹定的散射光。通常利用天然林的高大樹木遮蔭或用樹枝、樹皮及其它覆蓋物蓋在菇木堆上,也可搭棚遮蔭。秋季菇木管理則以保溫為主,表層可適當幹燥,促使菌絲向深層生長,擴大菌體的營養範圍。霜降前後加強出菇期的管理,當日平均溫下降到15℃左右時,將秋季熟的菇木搬出菇場,重新架木,補淋水以促進出菇。淋水後的菇木,如遇10℃以下低溫,應堆放在向陽處,用尼龍紙或草席緊緊覆蓋,直至大量菇蕾長出時,再散堆架木。

采菇後的段木要移回養殖場堆放,按常規養菌方法管理,並特別註意防治病蟲害,防潮、防曬,讓菇木的菌絲繼續生長,使來年再度正常產菇。

采菇時節壹般在香菇長至七、八成熟,形成銅鑼邊時。即及時采摘。采菇應選擇晴天進行,將整朵香菇連根摘下,並及時烘曬幹燥。商品香菇幹燥程度須達到含水量約18%,以便長期保存。目前多采用火力幹燥,也有采用半曬半烤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