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主要養殖:
1:主要養草魚的池塘淤泥不超過20cm,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池塘深度2m。壹個30-50畝的池塘,必須要有壹套2.2 kW的好氧設備。
2.草魚必須規格整齊,體格健康,規格在100g/尾左右,其他搭配品種,尤其是鯉魚,不宜大於草魚。
3.草魚投餵:在主要飼養草魚的池塘中,草魚投餵量應控制在總投餵量的60%左右。每667平方米可放800-1000草魚、500鰱魚、100鱅魚、120鯉魚(鯽魚不能放),如300-400鯉魚。
養殖:主要放草和各種水生植物,如:苦豆子、蘇丹草、黑麥草等優質高產的綠色飼料。此外,各種雜草和蔬菜、豆科植物的莖葉、瓜類和玉米都是草魚的好飼料。飼料用量要根據天氣、魚的攝食量、水質等情況靈活控制,每天傍晚前食用為好。炎熱的夏季,要嚴防草魚吃夜草。另外,每天下午4點要投餵65438+池塘魚體重0.5%的顆粒餌料,補充營養,馴化,專心進食。
水質監管(非常重要)
始終保持水的新鮮和衛生,如果可能,每3-5天補充5-10 cm的淡水。如果沒有用水條件,必須每天使用曝氣管,增加水的流動性和水中的含氧量。壹般采用水下曝氣管和水下曝氣盤,效果更好。壹套曝氣設備可用於30-50畝池塘(江陰市龐大),配備水下曝氣,它可以保持水質新鮮和溶解氧正常。同時,每隔15天在667平方米噴灑生石灰約10-20g,以澄清水質,透明度保持在25-30cm左右。
2.草魚養殖密度每畝要放多少魚?
每畝投放規格為200-250克/尾的草魚300尾。
常規草魚養殖以混養為主,三年才能養殖,成本高,資金占用時間長。無公害草魚高產高效快速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池塘要求:池塘面積10-20畝,水深2-2.5米,淤泥厚度不超過20厘米。每10畝池塘配備1增氧機和功率3kW的自動投餌機。
2.池塘清洗:冬季將池塘水排幹,冰凍20天以上。放養魚種前15天,水10-20cm,每畝用生石灰150kg對池塘進行清理消毒。
3.養魚:春節前後,每畝投放規格為200-250克/條的草魚300尾,規格為15-20條/公斤的鯽魚300尾,規格為5-6條/公斤的鰱魚50尾,鱅魚10尾。放養前用5%的鹽溶液對魚種浸泡消毒5-10分鐘。
4.飼料飼餵:以飼餵蛋白質含量為28-32%的顆粒飼料為主,輔以青綠色飼料。飼料餵養遵循“先粗後細”和“四定四觀”的原則。壹般壹天餵兩次,以2小時內吃到草魚八成飽為宜。3-6月份主要飼餵蛋白質含量為28%的顆粒飼料,日攝食率為3%,適當飼餵青飼料;7-9月控制顆粒飼料投餵量,日投餵率約65438±0.5%,顆粒飼料蛋白質含量28%,增加青飼料投餵量,控制魚病發生;6月份10-11,飼餵蛋白質含量為32%的顆粒飼料。連續飼餵顆粒飼料壹段時間後,應停用顆粒飼料1周,間隔飼餵原糧飼料。平時註意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等藥物,避免草魚因肝膽綜合癥等疾病而大量死亡。
5.水質管理:正確使用增氧機,6-6月每天晴天無風天氣下午1-3點啟動增氧機2小時,淩晨及時曝氣;連續陰天要早點充氧。適時向池塘中註入淡水,采用“小排小進,多次換水”的方法,逐步控制水質。6-9月,每隔3-5天加淡水1次,每次加水約10cm,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撒1次全池10-20k g泥漿。
6.疾病控制:采用“先粗後細、精青結合”的飼養方式控制草魚肝膽綜合癥。草魚常見的疾病有紅皮病、爛鰓病和腸炎。壹般內服結合外噴,外噴以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劑為主,持續3天。口服“三黃散”餌料效果更佳。每50公斤魚重,用0.3公斤三黃粉(大黃50%,黃柏30%,黃芩20%,磨成粉,攪拌均勻)拌入面糊中,飼餵飼料3-5天。
7.適時捕撈:大規模成魚及時捕撈上市是草魚高產養殖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降低池水的載魚量,促進池魚後期快速生長。壹般7月底會釣到1次,水溫低的淩晨會釣到。
3.池塘養殖的放養密度
各種魚混養的比例和密度可以根據肥餌的供應、混養方式、池塘條件、魚種規格來確定。
傳統養魚中,“肥魚”與“食用魚”的比例為6:4;配合餌料精養可增加“吃魚”的混養數量,比例壹般為4:6。鰱、鱅魚以草魚為主體混養,混養比例為2:1或2:2;以草魚和鱅魚為主體混養鰱魚和鱅魚,草魚和鱅魚的比例為1:3或1:4,草魚和鱅魚與鰱魚和鱅魚的比例為1。
其中,草魚允許量為每平方米水面10~15公斤;鰱魚允許量為每100平方米水面20~30公斤;鱅魚最大允許攝食量為每100平方米水面4.5~6.0公斤。以鯉魚為主體的其他魚類混養比例為6:4或7:3,鯉魚允許量為每100平方米水體90~180條。
由於鯉魚具有很強的捕食性,在主要照顧草魚的池塘中,鯉魚的搭配規格應控制在25g/條,每100平方米水面的鯉魚數量不應超過15條。以鯡魚為主的池塘,鯿魚的搭配數量壹般為每100平方米水體30條。
以鯽魚為主體的魚類允許飼養150~220尾;無論什麽魚為主,如果鯽魚和白鯽混養,每100平方米水面,規格為40-50g/尾的白鯽混養數量為30-45條,規格為15-20g/尾的銀鯽混養數量為60-90條。另外,羅非魚是很好的搭配魚種,規格為5 ~ 10g,搭配量壹般為每100m2水面45~75條。
(三)混養模式目前我國池塘養殖主要有以下幾種混養模式:1。以草食性魚類為主體的魚類混養模式,給草食性魚類餵草,用草魚和烏鱧的糞便餵鰱魚和鱅魚。這種混養模式主要由水生植物和青餌料組成,可以適當添加壹些細餌料。
由於餌料來源容易解決,產量和經濟效益好,這種混養模式在國內較為普遍。2.以濾食性魚類為主的混養模式是以鰱、鱅魚為主,其他魚類特別是非鯽、鰱魚等攝食能力強的魚類適當混養。
這種模式主要是以施肥為主,同時飼餵牧草。由於肥料來源廣,成本低,這種模式在我國很多地區主要用於池塘養殖。
3.雜食魚為主的混養模式以鯉魚或鯽魚為主。前者多見於北方,後者多見於南方。
鯉魚的養殖類型以精飼料為主,養殖成本高;受精是鯽魚的主要養殖類型,養殖成本低。4.以肉食性魚類為主體的魚類混養模式。這種混養模式的主要魚類以鯡魚為代表。
由於螺螄和文蛤的自然資源少,鯡魚的顆粒餌料也沒有完全解決,所以這種養殖模式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