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流程:
配料→蒸汽滅菌→包裝→接種→產卵→結果→采收。
(1)混合、分裝和滅菌
在培養料中加水,攪拌混合均勻,含水量以58% ~ 62%為宜。通常情況下,最好用手緊緊握住培養材料,看到材料中剛好有水跡浸出。
①先灌裝後滅菌的方法適用於大規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術。雖然壹次性投入較大,但可以大大提高制作菌塊的成功率,適合早春氣溫回升較快的地方生產。裝填前,將耐高溫膜鋪入培養盒中,壓四角四邊,將準備好的培養料裝入培養盒中,每盒濕重約3.5公斤。然後用壓板稍微壓緊,註意四角及周邊,防止崩邊。然後用壓孔板沖出20-24個接種孔,用塑料薄膜蓋緊,最後滅菌。為確保徹底滅菌,培養箱應堆放在滅菌鍋中,並留有適當的間隙。
(2)先蒸料後填料的方法采用半熟料技術,適合較冷地區小規模生產,節省投資,處理好也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有的地方為了方便出料,提前將3.5公斤準備好的培養料裝入小麻袋或布袋,放在蒸籠上,將蒸籠頂蓋上的幹麻袋和塑料薄膜紮緊。放置袋子時,應註意在袋子之間留出間隙,以使蒸汽充分流通。壹般應在蒸2 ~ 3小時後,在100℃以上的溫度下進行常壓滅菌。滅菌後趁熱灌裝。方法同“先灌裝後滅菌”。
(2)接種
接種應安排在低溫季節。如果自然溫度超過15℃,就會增加汙染的機會。接種的時候動作要快,可以用流水線,三個人壹組。他們壹個人搬箱子,壹個人揭膜,壹個人接種,盡量減少開膜時間。要求每個培養箱開膜時間不超過7 ~ 10秒。每瓶菌種(750克)可接種5 ~ 7箱。接種前,將菌種從瓶中挖出,打碎成小塊均勻鋪在材料表面,壹部分可自然落入接種孔中。立即蓋上包裹好的塑料薄膜,輕輕壓緊,使菌種緊貼培養料,然後在封口處壓上壹根細木棒,或系上繩子,或用膠帶粘上。接種結束。
(3)真菌生長
接種後,箱子堆在室外或堆在閑置的房子裏,供菌類生長。每堆8 ~ 10個箱子,箱子底部要墊方木或磚,離地20 ~ 30 cm左右。每堆之間應留有走道,以便檢查或集裝箱傾倒管理。
自然溫度是細菌培養的主要溫度。如果溫度低於0℃,應采取保溫措施,最好在5 ~ 15℃之間。自然溫度在10℃以上。如果上下溫差較大,應在15天左右倒空壹次箱子,將下面的箱子倒在上面,使菌絲體發育均勻,出菇期壹致。壹般接種後5 ~ 7天,菌種開始變白;10 ~ 15天,培養基表面布滿白色菌絲;大約2個月,菌絲可以穿過材料生長。木耳生長期不要往菌塊上噴水,註意通風,防止“燙傷”。隨著溫度的升高,盒子裏的溫度也會升高。此時,盒子應堆成十字形或大頭針形,以利於空氣流通,降低培養環境溫度,促進菌絲發育。正常情況下,2個月後,培養物表面會形成壹層生物膜。在溫度高、散射光好的條件下,幹燥後菌塊表面形成黃褐色分泌物。菌膜可以避免菌塊中水分的過度蒸發。但膜厚不利於空氣和水分的進入,影響出菇。發育良好的菌塊有壹層黃色或銹棕色的表面膜,有漆樣光澤,用手指按壓有彈性;切開後,裏面的白色菌絲物質飽滿,沒有幹涸,有典型的平菇氣味。對於壹直處於黑暗中的塊體,成膜時間較晚或不均勻,這類塊體的成品率壹般較低。如果菌塊發粘,培養料松散、幹燥或發黑,有臭味,應立即剔除。
夏季菇塊管理是壹個極其重要的技術環節。這期間要加大遮光度,防止陽光直射菇棚(室),盡量控制溫度在27℃以下。
(4)催芽
由自然溫度,立秋後,溫度下降到65438±05℃生產蘑菇。黑龍江9月開始出菇,遼寧10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菇。15 ~結果前20天,自然溫度開始下降。將培養好的菇塊從盒子中取出,放在出菇架上,打開塑料薄膜。如果細菌皮太厚,就需要撓。每隔3厘米用刀片或專用刮耙將菌塊縱橫刮開,將菌膜切至0.5 ~ 1厘米深度。然後放在菇架上,將室溫調至15 ~ 20℃左右,切口處出現新菌絲時立即澆水,使菇塊含水量達到70%,促進菌絲扭結,進入出芽狀態。新分化的原基呈褐色顆粒狀,1 ~ 2天後變為褐色或紅褐色,可分辨出菇傘和柄的微小子實體,進入出菇管理。
室內溫度壹般不超過20℃(根據品種要求控制溫度),增加散射光,刺激原基盡快形成。保持菌塊幹燥,棚內濕度在85%以上。如果濕度太低,透氣性太大,原有的基礎難以成型或剛要成型,就會被風吹幹,枯萎死亡。
(5)結果期管理
出菇期的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氣和菇塊的濕度。根據菇塊的幹濕情況,可以直接在菇塊上噴水,平菇的菌絲體比其他菇類有更強的肥水耐受性。蘑菇生長時不能忽視光照,必須創造“三陽七陰”的條件。由於光照不足,菇體柄細長,向光彎曲,菇體蒼白,薄,開傘早,蓋薄,質量差。但光照不宜過強,菇塊中的水分容易散發,不利於菇體的正常生長,影響產量。溫度是出菇期管理的關鍵因素,因此出菇所需溫度必須根據不同品種進行管理(圖4-52)。
圖4-52平菇的生長狀況
(6)收獲
7 ~ 10天之後,開傘前收割。如果收獲太晚,菇蓋會打開,變成銹褐色,降低商品價值。每次采收後,要及時清除菌塊表面的殘根和3 ~ 4厘米厚的老菌絲,停止澆水,用薄膜覆蓋,保溫保濕。5 ~ 7天後,恢復生長。當培養基表面出現新的原基時,揭膜澆水1 ~ 2d,促進子實體生長。正常情況下,按每箱4公斤投料,可生產3 ~ 4批,可收獲鮮菇1.5 ~ 2公斤。如果在自然條件下栽培,春種秋收壹年只能生產壹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