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只是基督徒慶祝其信仰的耶穌基督(jīdū)誕生的慶祝日。聖誕節的慶祝與基督教同時產生,被推測始於西元1世紀。但是很長時間以來聖誕節的日期都是沒有確定的,因為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除了《新約》以外,沒有任何記載提到過耶穌;《新約》不知道日期,當然就沒有人知道確切日期了。在西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西元3世紀以前的作家們想把聖誕日定在春分日上下。直到西元3世紀中期,基督教在羅馬合法化以後,西元354年羅馬主教指定儒略歷12月25日為耶穌誕生日。現在的聖誕節日期跟西元紀年的創制是密不可分的。 西元紀年創制於西元5世紀,後來聖誕節這壹天就按格裏高利歷法,即西元紀年的“公歷”來確定了,而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後(A. D. 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後來,雖然普遍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壹,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西方教會,包括羅馬天主教、英國聖公會和新教,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歷的12月25日。東正教會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歷1月7日(實際上是叫“主顯日”),這與東正教沒有接受格裏高利歷改革和接受修正後的儒略歷有關,因此把聖誕節在1900年到2099年的這壹段時間內將延遲到1月7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是東正教區,但聖誕節日期上遵循西歐習慣為12月25日,但復活節則遵從東正教習慣。而最古老的基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確定的是公歷1月6日,同時亞美尼亞教會更關註主顯節,而不是聖誕節。因此在聖誕節,大部分西方教會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前夜,亦即12月25日淩晨舉行子夜彌撒,而壹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基督徒只是把聖誕節當作壹個世俗的文化節日看待。
聖誕晚宴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壹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註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進節日美餐。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裏,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壹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聖誕吃火雞的由來
在傳統的聖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壹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聖誕節這壹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壹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聖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
火雞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經被印地安人馴化。火雞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因為歐洲人覺得它的樣子像土耳其的服裝:身黑頭紅。歐洲人很喜歡吃烤鵝。在移民到美洲之後,還沒有養好鵝就有了吃鵝的要求,於是就吃火雞,竟然發現火雞比鵝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雞。於是烤火雞成了美國人的大菜,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這種風俗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在壹六二零年的聖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樸裏茅斯山。當時,那兒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於是他們便捉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因此聖誕大餐裏,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幹布丁、水果餅、雞尾酒之外,當然少不了火雞這位“仁兄”了!
火雞的最傳統做法非常簡單,您只需要用鹽和花椒末將火雞裏外充分塗抹,然後在烘爐中烘烤3小時左右即可。吃火雞的歷史已經有近四百年了。這個象征豐收團圓的感恩大餐“Christmas Dinner”和“Thanks giving Dinner”中的“Dinner”原本並非指晚餐。而應該在中午吃。由於感恩節是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經非常接近聖誕節這個壹年中的大節日。而聖誕節正是感恩耶穌降臨的日子。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雞大餐便延伸到了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