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有藍色西瓜嗎?

有藍色西瓜嗎?

壹則“福州農林大學DNA實驗室培育的藍色西瓜”的帖子在網上流傳,最終被制圖師輕松破解,並被列為網絡十大謠言之壹,但帖子上的討論從未停止。

農大老師:壹個假新聞

為了求證這個帖子的真實性,記者帶著從網上下載的印刷版,專程來到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求證。園藝學院蔬菜系的何老師看了這個帖子搖了搖頭:“按理說西瓜這種農產品都是蔬菜系研究培育的,但是這個藍色的西瓜我們系從來沒有培育過,我們系也沒有DNA實驗室。這是我第壹次聽說這樣的事。另外,如果真的培育出藍色西瓜,這種西瓜的種子有控制藍色的基因,藍色西瓜可以用來繁殖下壹代。另外,發布這個消息的人說在農大兼職教書不可信,因為能在農大兼職的人壹般都是專家,普通人不可能進農大兼職教書,肯定是假消息。”

記者就農大種植藍色西瓜壹事,采訪了果樹系的老師和正在試驗田裏做實驗的幾位作物科學學院的學生。都說帖子純屬假新聞,是某些人的惡作劇。

原來是PhotoShop制作,網友指出破綻明顯。

福州大學計算機系學生肖旭在網上看到了這則“假新聞”,他說,他壹看就知道藍色西瓜的圖片顯然是PS的。在電腦上制作這種圖片時,只需事先用數碼相機拍下壹張切開的西瓜圖片,輸入電腦,通過PHOTO-SHOP改變西瓜的顏色即可。“別說藍色,做五色都容易。”

還有壹位網友直接指出了藍西瓜的破綻。他說因為原圖是壹個紅色的西瓜,所以在廚房的金屬器皿上留下了紅色的倒影。在隨後的PS制作過程中,制作人只是把西瓜的紅瓤換成了藍瓤貼上來。但他沒想到影像中左邊爐子、金屬水壺、金屬鏟子的紅色倒影,會泄露出虛假的線索。更關鍵的瑕疵是,在白碗旁邊的大西瓜的綠色表皮上,有壹小片吃剩的西瓜在下面的微紅倒影,沒有西瓜皮上平滑自然的顏色過渡,明顯是做出來的。

當然,最明顯的錯誤是,福建農林大學被制作方、發行方寫成了福州農林大學。

藍色果肉轉基因西瓜完全可以栽培,但沒有市場價值。

壹直在閩北職業技術學院從事動植物基因研究的王文成教授認為,雖然藍色西瓜的出現還沒有官方報道,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將傳統的紅色西瓜改造成藍色西瓜是完全可能的。在栽培過程中,只要將其他類似植物中控制藍、綠、紫的基因轉入紅、黃果肉西瓜中,通過組合栽培,就有可能獲得藍、綠、紫三種不同於傳統紅果肉的轉基因西瓜。其實目前已經培育上市的彩椒、變色康乃馨、藍色妖姬玫瑰都是轉基因的傑作。

然而,農業大學的何先生認為,從實際角度來看,這是不可行的。把傳統的紅黃西瓜培育成藍色西瓜,成本高,沒有經濟價值,所以培育這種藍色西瓜意義不大。

網絡食品謠言

需要合理懷疑

關於食物的謠言很多,比如口對口喝礦泉水不安全,喝酸奶會解毒食物中毒,蜜餞含二氧化硫量高會引起哮喘,豬頸肉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更何況是關於可樂的。比如在可樂中加入味精或啤酒,會產生興奮劑,甚至產生鎮靜催眠藥FM2。可樂+燒烤=骨癌。這些謠言相當煽情,令人信服。

臺灣省衛生廳食品衛生處處長陳指出,網絡謠言的特點是簡潔、嘩眾取寵,與食品相關的網絡謠言大致可分為兩類。壹種是以專家學者的口吻來呈現,或者編造嚴肅的個人經歷,再加上壹些似是而非的理論基礎組織。稍加求證,不難發現大部分都是無中生有。另壹種網絡食品謠言是針對某個特定品牌,散布“連鎖店賣的飲料會死人”之類的話,不僅是出於善意,甚至是惡意中傷。其實有些謠言由來已久,隨著互聯網的轉型又回來了。比如在臺灣省流傳了20多年的“香腸+養樂多=癌癥”,在網上變成了“培根三明治+酸奶會致癌”。兩者都是由同壹個假設推斷出來的,沒有醫學證據支持。

在臺灣省,衛生廳為了防止民眾被誤導,特地請人搜集整理食品網絡謠言,然後以問答的方式發布在官網上,解決民眾的疑惑。

在中國大陸,也有許多網上食品謠言,網上假新聞更可怕。如果假新聞的發布者是為了好玩,也不過如此。可怕的是,有些人利用人們的好奇心來達到商業炒作的目的,甚至惡意中傷,這太過分了。

互聯網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技術支持,但人們的輕信和難以監控客觀上助長了謠言的傳播。在此呼籲公眾提高自己的誠信人格,文化教養,凡事實事求是的精神。我們應該對網絡上的謠言保持壹種“合理懷疑”的態度,事先確認其為真,或者讓謠言止於智者,不再轉發。真假難辨者,可從權威渠道向相關部門提供相關信息進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