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路童鄉的美味,
燕山甌海原生香;
淚水在我眼前打轉,
我不忍心嘗試生魚。
這是居住在臺灣省的溫州人馬興業先生收到家鄉的魚,想家時寫的壹首詩。說起溫州鄉土風味能治愈人的思鄉和鄉愁沖動,“魚生”和楊梅就是其中兩個。“紅菜帶綠蒂,汁多味甜”是楊梅的名字,不用多說。而“生魚”要多說兩句。
“生魚”,顧名思義,就是壹種生的腌制的魚。腌制“生魚”很重要,否則“生魚”也不會成為遠離家鄉的溫州人解決鄉愁的障眼法。“魚生”選擇壹條在優鹹淡水通訊處沿海沙灘捕獲的極小的魚(我是海邊的魚,但聽父母說是小海鯽),加上文火煮好的糯米粥,和加鹽的紅曲(釀酒用的壹種酵母),放在壇子裏三至四個月,然後開壇食用。當然妳還得加點調料,比如醋(鎮江醋最好),缺壹不可。看著它色澤紅艷,鹹香可口,真的是絕佳的佐餐和開胃菜。難怪那麽多人癡迷。。。
說起溫州的美食,下面這些海鮮是不能忽略的:
* * *清水“汩汩湯”“汩汩水”是我們溫州當地的叫法。其實是軟體動物,學名很響亮。這種魚只有壹根主骨,拉幾根都不夠軟,更別說其他骨頭軟得像胡子壹樣,所以溫州漁民稱之為“水汩汩”,說它軟如止水。不要小看它,雖然它軟到可以拉幾把。它不是海中省油的燈,不是詭詐的主人,它的力量在於頭。其實頭只是壹張嘴,壹個身體。當然這是題外話。讓我們閑話少說,直奔主題吧。它的肉又嫩又嫩。做湯的時候,鍋裏放點水,放點鹽,放下切好的“流魚”,連味精都不用。小火慢燉,悶的時候放點芥菜絲裝飾壹下。喝壹口就會嫩滑。。。
* * *鮮脆蒜泥湯:我們已經講過泥蒜和泥蒜泥餅了。這裏我們就說說沙蒜,也是沙灘上的軟體動物,只不過泥蒜喜歡生活在泥裏,沙蒜喜歡棲息在沙灘上,是壹種海葵似的東西。在水裏養,大如大鴨蛋。但是加些雞蛋壹起做湯,做好了就有肉丸那麽大了。咬壹口,脆脆的。松脆,新鮮,像水母壹樣。很好吃。
* * * *妳可遇不可求的軟殼蠓湯:蠓是節肢動物,只有蛻了殼才能長大。蠓蛻殼的時候,是它們儲存能量最多的時候,也是最有營養的時候。當然,這也是它壹生中最脆弱的時候。出於生物本能,它想找個地方或者挖個洞躲起來。這個時候,如果不是有經驗的漁民,就不可能找到它的藏身之處,因為脫殼後的壹兩個小時內很難找到它,短時間內很難把它做成美味的菜肴。軟殼蠓湯的特點是肉質細嫩,糊狀粘稠,鮮香。
(另外,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所謂的軟殼蠓,經常可以看到。據坊間說法,養殖蠓的漁民用某種生長激素促其生長,這樣不自然的東西可能不好吃。。。)
*永嘉黃田黃牛骨:永嘉黃田的黃牛是溫州的名產,這裏的黃牛長得又帥又肥。黃田的黃牛骨,慢火老湯滋潤,真的很好吃,有嚼勁,沒牙。多喝幾罐冰啤酒,我不禁感嘆這就是幸福的生活。
*蒼南黃牛雜:最顯著的特點是有壹個嚼頭。越嚼越香。這和讀心術是壹樣的。我們也喜歡啃腦袋的人不是嗎?
* * *西郭的羊肉鍋:這是壹條即將改造的路。街上熱氣騰騰的大排檔當然是少不了的,包括著名的鴨舌、蔥花牛肉面、蔥白饅頭、平陽炒粉幹、肥腸粉。在溫州,壹條街的高級小吃並不多。在城西,溫州的主人習慣稱之為“西郭”,這裏的原住民都是低級工匠。早期西郭民風兇悍,與“東門”齊名。當時的邊塞青年經常發生沖突以發泄自己過多的熱血,也就是被黑社會打死打死。現在看來,東門最多就是個魚市,而西郭則保留了溫州很多小吃。這是它的福分,最受歡迎的“西門”就是“金龍羊肉鍋”。掌櫃長得醜,說他有點啞也不為過,但他對泰順山羊肉有獨特的體驗。肥瘦適宜的泰順山羊肉,在獨特調料的老湯中煨制,香氣足夠誘人。(後記:西城路都快改建完了,沒有壹個地方有這麽濃的民間風味,也沒有壹個地方能聚集這麽老的小吃。)
* * * *自制鳳尾魚:
說起鳳尾魚,俗稱籽鯉,在溫州很有名。“雁蕩酒茶山梅,江島鳳尾魚”,其優美的身材不得不多說兩句:該魚弧線優美,側平,雄大雌小,鱗片呈耀眼的銀白色,腹部有棱形鱗片,尾部分叉,狹長如傳說中的鳳尾,故名鳳尾魚。其實在我看來,它更像是壹把弧線優美的小剃刀,壹下子就把我們的思鄉之血刺了出來。據《溫州賦誌》“甌江江心寺後,鰹魚尾長,體扁,背上有刀。有兒子的叫兒子。它的肉鮮嫩可口。”
春夏之交,下著雨,甌江籠罩著面紗般的霧氣。生活在淺水中的鳳尾魚逆流而上,群集在鹽和淡水交匯的江面上,圍繞著江心的孤島產卵繁殖。風平浪靜的時候,壹些鳳尾魚會搖搖尾巴,翹起嘴巴,吞吞吐吐,撲扇著翅膀,讓水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甌江北岸的漁民駕著船,悠閑地在河上漂流撒網。夜晚,江上漁火閃爍,真的很美。宋代詩人梅曾作詩:“小秤隨水,三月泛舟江上。小婦人自釣,遠道而來,無人放棄。”是關於抓鰹魚的。
溫州人經常用油炸的方法吃魚,魚又香又脆又好吃。“壹袋鳳尾魚,萬裏思鄉。”溫州僑鄉的壹些家屬,每當鳳尾魚上市,
把它曬成半幹,加入茴香、茶葉和糖,然後把魚浸泡,放在小排骨上曬幹,提煉成魚幹,寄給海外的親友,讓他們分享家鄉的溫暖和芬芳。
我只喜歡農民做的鳳尾魚。回想當年我媽在家做的鰹魚,把剛釣上來的鳳尾魚稍微切兩下,不刮魚鱗,放點油,點料酒和醋,再放壹點腌菜在上面腌幾分鐘,真是難以忘懷。
、
* *縣城前的湯圓:說到溫州小吃,就不能不說到縣城前的湯圓。餃子潔白晶瑩,爽滑可口,湯汁清香撲鼻,入口即化。記得我在溫州讀書的時候,經常逃課偷偷跑到縣城前面吃湯圓。現在想起來還是忍不住。
當然,溫州還有很多經典小吃,比如李大同的雙燒餅,楠溪江的大媽麥餅,鼓樓街的知味燈餅,小南門的久敲魚湯等等。不能再說了,不然有人流哈拉子了,哈哈。
有這麽多好吃的零食,是不是很刺激?
妳的家鄉有什麽獨特的小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