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訣”,這句話出自於張牧野的盜墓小說《鬼吹燈》,故事環環相扣,引人入勝,不少網友將其奉為盜墓系列的神作。在《鬼吹燈》系列裏面,有講述壹個“九層妖塔”墓的故事,人們往往會認為這是作者完全虛構出來的。
其實,在真實的墓葬史上,“九層妖塔”是存在的,只不過作者對其進行了藝術化的加工。真實的“九層妖塔”,是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東南約10公裏的“血渭壹號大墓”,之所以被當地牧民稱作“九層妖塔”。壹方面是因為,墓穴每隔大概壹米的高度,就會有壹段橫木,壹***有九段,故為“九層”。此外,另壹方面是由於該墓已經有了壹千多年的歷史了,流傳著不少關於此墓詭異的故事,故為“妖塔”。
1940年,西北悍匪馬步芳設立了所謂的柴達木墾農督辦,他精心挑選了壹些善於盜墓者擔任這壹職位,對青海都蘭古墓群進行倒鬥活動,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大量的金銀財寶,納為己用。“血渭壹號大墓”是這壹古墓群中面積最大的古墓,馬步芳當然不會放過,他讓士兵們對其進行大肆挖掘。
可在挖到當打開第壹層的時候,就冒出了大量的黑煙,再加上當地流傳的各種奇詭的故事,馬步芳有些害怕,便下令停止了對該墓的挖掘,使得裏面的文物古跡保存了下來。1982年,我國考古工作人員開始了對該墓的挖掘和研究活動,根據考古人員的考察,該墓是壹千多年前吐谷渾王室的墓,至於是哪個王,還得等待進壹步的挖掘才能夠得知。
壹開始,專家們對於裏面的文物是沒有抱太大希望的,可讓他們難以想象的是,就在他們打開墓穴的第壹層時,就出現了不少的寶物,有古代的絲綢,有古蒙古族專用的飾品,還有壹些珍貴的古文字資料,對於歷史研究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專家們欣喜若狂,考古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的開展著,全國人民也都通過媒體的報道關註著古墓的挖掘進展。可是,就在考古隊將第二層挖完,準備挖第三層的時候,卻突然停止挖掘活動。
對於考古隊的這壹做法,官方解釋到,是當時的挖掘技術還不足夠,如果貿然的繼續挖掘,沒有完善的文物保護技術,會對裏面的珍貴文物造成很大的破壞。不過,很多民眾顯然不是這麽認為,很多人都認為考古隊必然是遇到了什麽奇詭的時間,因為自古以來,民間流傳就著不少關於該墓的怪事。
直到今天,官方也沒有再對該墓進行挖掘了,也就是說,墓穴裏面還留存著大量的文物古董,價值連城。2018年,還有盜墓賊想私自挖掘該墓,被當地警方發現,此後當地公安下達了通緝令,於同年6月22日將其抓獲。
不管真相如何,“血渭壹號大墓”,因為其墓葬結構設計精妙,而且葬區面積較大,已經被列入了我國1996年的十大考古發現之壹、希望在未來的某壹天,考古隊員們能夠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向公眾展示壹千多年前,吐谷渾王族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