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1的飼養方法。池塘條件:池塘要有良好的進排水系統,魚塘面積3-5畝,形狀為長方形。塘底淤泥小於10 cm。如果是水泥流動池,其面積不限於50-300m。這個水池有2米深。
2.對水質的要求:溶解氧要求大於5mg/L,PH值在6.5-8.0之間。需要註意的是,鱘魚對氯特別敏感,即使水中有微量的氯離子,也會導致鱘魚死亡。
3.放養魚類:放養前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消毒,每畝用量約10 kg,然後曬幹。放養前兩周註水,水深2米。鱘魚的放養密度與其個體大小有關,壹般規格為300-500克,每畝500尾。鱘魚水溫為1-30℃,商品鱘魚生產最適水溫為20-24℃,秋冬季水溫應不低於4-6℃。夏季池塘水溫超過26℃時,應及時註入淡水。
4.飼養管理:實行定時、定點、定量的飼養原則,日飼養率為3%。此後,隨著魚的成長,攝食率應逐漸降低。當魚達到1kg時,日投餌率不得超過1%。因為鱘魚怕光,所以每天黎明黃昏各餵壹次。魚健2號,每半個月添加淡水魚復合維生素和酶制劑,提高鱘魚的抗應激和免疫力,加速其生長。
鱘魚鱘魚的繁殖方法是個體大、壽命長、性成熟晚。大多數鱘魚在自然環境中的中性成熟年齡大於10歲,雄性比雌性早成熟3-4年。史氏鱘的成熟年齡壹般為雌性9-10歲,雄性7-8歲。
鱘魚對產卵場的要求非常嚴格。有時它們會在自然環境中逆流而上數千公裏,尋找合適的產卵場。如果雌魚向產卵場的洄遊路徑被大壩切斷,找不到合適的產卵環境,雌魚的卵泡就會退化,被吸收。
由於人工養殖條件與自然環境差異較大,需要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對溫度、光照、水流等環境因素進行人工調節,並配合生理誘導等技術實現性腺發育成熟。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可以人工飼餵顆粒飼料。
承受水溫1?在30℃條件下,生產商品鱘的最適水溫為20℃。24℃,秋冬水溫最好不低於4?6℃.對水質的要求:溶解氧要大於5mg/L,PH值要6?五比八?介於0之間。
鱘魚的耗氧率是適應性的,即當水環境中溶解氧高時,其耗氧率也高;隨著水中溶解氧的減少,其耗氧速率也隨之降低。
鱘魚的耗氧率和窒息點高於常規養殖魚類,僅次於三文魚和鱒魚,這對養殖水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壹般水中的溶解氧要保持在6-8 mg/L,才能保證生長順利。
鱘魚對外界影響反應遲鈍。除了沿池壁和池底遊泳,運動中很少有劇烈活動,消耗的能量也很少,所以投餵過程中的飼料系數比較低。
鱘魚有很強的食物慣性,拒絕吃不熟悉的食物。如果壹開始吃的是水蚤和蚯蚓,改用配合飼料要有壹定的馴化時間。
提高魚苗成活率的關鍵是在卵黃囊未完全吸收的混合營養階段適時開口。這個階段的魚苗是被動投餵的,所以要求在水中保證壹定的餌料密度,這樣才有較高的成活率。
鱘魚生長速度比較快,壹般孵化出來的水花經過1個月左右的培育,可以達到7-10 cm。在適宜條件下,當年早春放流體重100-150g的魚,9-10個月後可培育出0.75-1kg的商品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