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化濕和中的中藥

化濕和中的中藥

 夏季濕氣比較重,容易導致體內濕內的形成,身體有濕氣會引發多種疾病,因此要及時排出體內濕氣,那麽化濕和中的中藥有哪些呢?下面我帶妳壹壹了解!

化濕和中的中藥

 化濕藥主要作用為化濕運脾。化濕藥多具芳香之氣,也稱為芳香化濕藥。化濕藥性味辛溫,主歸脾胃二經,具有醒脾化濕、燥濕健脾等功效。濕證有寒濕與濕熱之分,故在使用化濕藥時,應根據不同的濕證進行適當的配伍,寒濕者當配溫裏散寒藥,濕熱者當配清熱燥濕藥。又濕性粘滯,濕阻每可滯氣,行氣有助於化濕,故使用化濕藥時常配行氣藥。濕生每因脾虛,若為脾虛生濕者,當配補脾藥等。化濕藥物包括藿香、佩蘭、蒼術、厚樸、砂仁、豆蔻、草豆蔻等,具體來看看:

 1、藿香

 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表解暑。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熱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藿香有殺菌功能,口含壹葉可除口臭,預防傳染病,並能用作防腐劑。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飲服,對暑濕重癥,脾胃濕阻,脘腹脹滿,肢體重困,惡心嘔吐有效。常配佩蘭、蘇葉、厚樸等,效果更好。

 2、佩蘭

 本品辛香宣化,性平偏涼,入脾胃肺經,善醒脾而除中洲陳腐穢濁之氣,與藿香相似,亦為化濕和中之要藥。

 本品有良好的化濕、解暑之功,用於外感暑濕或濕溫初起。治暑濕證,常與藿香、荷葉、青蒿等同用。治濕溫初起,常與藿香、滑石、薏苡仁等同用。

 3、蒼術

 本品辛苦性溫燥散,入脾胃經有較強的燥濕健脾之功,為濕滯中焦證之常用藥,又可用於水濕、痰飲內停或濕熱內蘊所致諸證。

 治寒濕阻滯中焦證,常與厚樸、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治痰飲或濕溢水腫,常與陳皮、茯苓、生姜皮等同用。治濕熱水腫或濕溫,常與黃芩、黃連、滑石等同用。治濕濁帶下,與白術、茯苓、芡實等同用。

 4、厚樸

 本品苦能下氣,辛以散結,溫可燥濕,主入脾胃經,功善燥濕、行氣,為消除濕滯痞滿之要藥。

 治濕阻中焦、脾胃氣滯之脘痞腹滿、不思飲食、嘔惡吞酸、倦怠便溏等癥,常與蒼術、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5、砂仁

 古人稱之?為醒脾調胃要藥?的藥是砂仁。本品辛香溫散,入脾胃經,有良好的為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之效,用於濕阻中焦,脾胃氣滯證。

 證屬寒濕氣滯者,常與厚樸、陳皮、枳實等同用;證兼脾氣虛弱者。常與木香、人參、白術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湯。砂仁除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功能外,尚可安胎,用治氣滯胎動不安,其止瀉作用適宜中焦虛寒的泄瀉。

 夏季清暑化濕的食譜

 1、香薷厚樸茶

 材料:扁豆6克,厚樸5克,香薷10克。

 做法:厚樸和香薷洗凈後剪碎,白扁豆用文火炒到微黃,搗碎,將三者材料倒入杯子裏,沖入沸水,代茶飲用。

 功效:該茶具有祛暑化濕的功效,對暑濕引起的感冒和腹痛都有壹定的治療效果。

 2、藿香粥

 材料:大米100克,新鮮藿香葉20克,冰糖適量。

 做法:藿香葉洗凈,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大米洗凈,同煎好的藥汁倒入鍋裏,煮成粥,可加冰糖或者鹽調味。

 功效:藿香粥能夠解表化濕,夏季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者服用該粥有很好的療效。

 3、薏米綠豆茶

 材料:薏米、扁豆、綠豆各15克。

 做法:將材料都放進鍋裏,倒入適量清水,煎煮成汁,去渣取汁,可加冰糖調味料。

 功效:清暑祛濕。

去身體濕氣的食物有哪些

 現在的人身體當中多多少少都是有濕氣的,只不過是嚴重程度不壹樣罷了。濕氣會讓人產生很多不適的感覺,比如說頭昏腦漲、四肢沈重、口幹舌燥、舌苔厚重等,想要改善這些狀況就要及時除濕。那麽大家知道去身體濕氣的食物有哪些嗎?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下。

 1、生姜

 生姜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品,它是壹種大熱的食材,藥用價值也是非常高的,能夠有效的清除我們體內的濕寒之氣。當體內濕氣比較嚴重的時候可以在家中熬煮壹萬熱姜湯,趁著它的熱度喝下去,等到身體發汗之後,壹般不適的癥狀就會到緩解,祛濕驅寒的效果非常棒。另外它對於風寒感冒、生理期不適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2、白扁豆

 白扁豆是被稱為?長壽豆?的,它的營養成分很多,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利水化濕的功效,還可以止瀉,對於驅除體內的濕氣有很好的作用。白扁豆除濕的效果可以說是相當理想的,不過白扁豆在烹飪的時候不容易熟透,最好是用高壓鍋做或者是提前在水裏泡壹泡,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

 上面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兩種去身體濕氣的食物,除此以外,薏米、紅豆、黃花菜、苦瓜、馬齒莧、香菇等也都是非常棒的祛濕食物,大家平時的時候要多吃壹些這類食物,可以幫助身體盡快的排出濕氣,恢復健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