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菜要熱鍋涼油
烹飪時油溫別過高,使用過壹次的油堅決倒掉,千萬不要循環使用,免得危害健康。所以烹飪時先把鍋燒得很燙,甚至有壹點冒煙也沒關系,然後加油後可以馬上把蔬菜放入炒,絲毫不會影響蔬菜的口感,和妳用高溫油炒出來效果壹樣而且更加健康。
2、炒蔬菜的時候記得要大火。這樣時間快,蔬菜裏的維生素流失地也少,蔬菜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大都不能耐高溫,尤其是蘆筍、卷心菜、芹菜、甜菜和大白菜等有葉蔬菜,久炒久熬,損失的營養較多。有些蔬菜在這烹飪過程中加幾滴醋或者勾芡都可以很好保護蔬菜裏的維生素。
3、菜需要焯水
焯水可以使蔬菜顏色更鮮艷,質地更脆嫩,減輕澀、苦、辣味,還可以殺菌。如菠菜、芹菜、油菜通過焯水會變得更加的綠。苦瓜、蘿蔔等焯水後可減輕苦味。扁豆中含有的血球凝集素,通過焯水可以除去。
焯蔬菜時候用沸水。在水中加點鹽和油,可以讓蔬菜色澤更加鮮艷,還能保持蔬菜的營養。
在蔬菜投入沸水之前加鹽,在投入之後加油,蔬菜在鹽的滲透作用下所含的色素會充分顯現出來,而油則會包裹在蔬菜周圍,在壹定程度上阻滯了水和蔬菜的接觸,減少了水溶性物質的溢出,還能減少了空氣、光線、溫度對蔬菜的氧化作用,使其在較長時間內不會變色。焯好水也可以馬上放入冷水裏,這樣也可以防止蔬菜變黃。
4、切肉
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豬肉的肉質比較嫩,肉中筋少,順著切就可以了。牛肉質老(即纖維組織),筋多(即結締組織多),必須橫著纖維紋路切,即頂著肌肉的紋路切(又稱為頂刀切),才能把筋切斷,以便於烹制適口菜肴。
如果順著紋路切,筋腱會保留下來,燒熟後肉質柴艮,咀嚼不爛。雞肉和兔肉最細嫩,肉中幾乎沒有筋絡,必須斜順著纖維紋路切,加熱後,才能保持菜肴的形態整齊美觀,否則加熱後,菜肴會變成粒屑狀。
5、蔬菜清洗
蔬菜買回家都要清洗,因為怕有殘留農藥,所以壹定要在水裏反復清洗,即使用浸泡法,過十分鐘後也要換壹次水。用淘米水洗菜能除去殘留在蔬菜中的部分農藥,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用清水洗幹凈,就能使蔬菜殘留的農藥成分減少很多。?
6、肉類腌制
腌制肉,如果是為了讓肉嫩壹些,就用水澱粉。用於去腥是用料酒,姜。用於入味自然就是鹽了。為了上色可以放少量的糖和醬油,或者老抽。腌制的時候壹般水澱粉,料酒和鹽是不能少的,其他的視情況而定。生粉壹般要後放,因為如果先放生粉再放別的調料肉就不進味了。
7、剝大蒜
幹大蒜買來其實只要在開水裏壹燙就可以很利索的剝去大蒜的外衣,然後把用刀背壓扁大蒜,就可以切成蒜粒或者蒜泥了。
8、做菜加鹽
營養學家都提倡大家後放鹽,除了有些菜必須先放鹽的除外,比如做烤,炸類食物,後放鹽還有很多好處:當妳在炒菜初期放入鹽當菜炒熟時會損失鹽的鹹味,如果在鹹味相同的情況下,後放菜的鹽量要少於先放的,所以後放能達到少放鹽的作用。
當炒葉類蔬菜時如果先放鹽會讓蔬菜的鮮味和維生素損失,菜的色澤也不好。當然,後放鹽並不是說要關火的時候才放,要看妳炒的菜的品種,葉類的在關火前放好就可以,根莖和肉類的可以在菜8、9分熟的時候放,為了身體健康越往後放越好。
9、煮飯用涼水還是開水
開水煮飯可以縮短蒸煮時間,保護米中的維生素。大米含有大量澱粉,用開水煮飯時,溫度約為100℃(水的沸點),這樣的溫度能使米飯快速熟透,縮短煮飯時間,防止米中的維生素因長時間高溫加熱而受到破壞。
將水燒開可使其中的氯氣揮發,避免破壞維生素B1。維生素B1是大米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而我們平時所用的自來水都是經過加氯消毒的,若直接用這種水來煮飯,水中的氯會大量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用燒開的水煮飯,氯已多隨水蒸氣揮發了,就大大減少了維生素B1及其他B族維生素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