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飯否——偏愛與偏見

飯否——偏愛與偏見

對於某種食物的偏愛,或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習慣。而對於某種食物的偏見,卻多半是受身邊人的影響,使得耳朵常常先於味蕾品嘗了它。於是我躲了它很多年——它會不會覺得很委屈?

我是個重葷重辣重油鹽的重口味少女,麻辣香鍋、水煮魚之類是我的最愛。而被堅決列入黑名單的則是壹切有蔥花的食物。甚至於餃子餡兒裏有壹顆小蔥花我都能準確無誤地把它舔出來吐掉。

所以我家裏很多涼拌或是需要蘸料的菜老媽都會單獨給我準備壹份沒有蔥花的。這也導致很長壹段時間內我都沒法與蔥花和解。所以也可以說是被寵壞了吧,如果沒有這份縱容,說不定我早就向蔥花的惡勢力屈服了。

壹切偏見,背後都有偏愛為支撐。

但到了山東,不再有自己做飯的機會,也沒有人像老媽壹樣顧及我的口味,蔥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的食物當中。有次吃麻辣香鍋,都告訴了商家不要蔥花,可是端上桌,蔥花還是遍布在香鍋的各個角落對我耀武揚威。

懶得挑出來,就這樣吃得了。味蕾是很聰明很識時務的,它主動適應了我挑不出來的蔥花,吃著吃著,慢慢發現了它獨特的風味。

過去也不喜歡餅幹,認為壹碗麻辣燙無論如何也比奧利奧迷人和實在。可是這個假期在家,卻慢慢養成了吃餅幹的習慣。看書、看電影甚至練字時,都覺得嘴裏沒有壹塊餅幹簡直全身不舒服。現在覺得,令人迷戀的不是餅幹本身,而是吃餅幹的間隙,讓我感到舒服和放松的時間。

我想起了壹個阿姨家的小男孩,他今年才13,讀初壹。我無數次從大人嘴裏聽到過他的夢想:想要成為壹名職業遊戲玩家。跟把這當作笑料講的大人壹樣,我對此也很鄙夷。

可是某次聚會,我跟他坐在了壹起。他給我講《紀念碑谷》這個看似平面又立體的空間世界,講借遊戲展示內心孤獨的《風中旅人》,講狼狽或是滋潤都沒關系,目的只是活下去的《饑荒》……

那壹刻,我感覺自己之前是如此的淺薄。

很多人都說,交友應該慎重,盡量少結交壹些小自己很多的朋友,因為無法從他們學到什麽或是得到什麽。

我想,這不過是壹種成年式的傲慢。

因為性格原因,這些年來我認識了形形色色的人。他們之中不乏有小我很多的朋友,但身上卻沒有我曾經有過的無知與做作。因為年齡小,他們比我更要多壹份天真,做起事來也是更加熱血,更加孤註壹擲。

這種情懷在某些自以為是的大人看來是壹種幼稚。而我,倒是很渴望這種幼稚。

我不希望自己成為壹個頑固而傲慢的人。

陳大咖在《不過壹碗人間煙火》裏寫道:“人生在世,無非吃喝二字。將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是嘴巴,還要有壹顆浸透人間煙火的心。”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食物與人是壹樣的吧。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當忘記了耳朵聽到過的話,與這些人靠近時,或許會發現,他們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