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準備:米酒10斤,酸梅10斤,冰糖5-6斤。米酒要自己釀。如果不是,就去超市買米酒。應該是米香的,不是醬香的,至少30度。度數低的話果肉容易變壞,度數高的酒釀出來的酸梅酒度數也不會很高,因為大量的冰糖和果肉會融化成水汁,使酒的濃度降低。市場上大約有三種冰糖。壹種是碎冰,看起來和白糖差不多,只是略大壹些。這種冰糖含糖量中等,主要是融化快,不需要打碎。還有壹種方形冰糖,以前是老人用來哄孩子吃的。它大約有指甲那麽大。這個冰糖就是好看,含糖量最小。還有壹種大冰糖,大小不壹,外表看起來有點黃,看起來黏糊糊的。這種冰糖含糖量最高,大的有拳頭大小。我們選擇這種冰糖,因為是用酒釀造的,不用單獨掰。選購酸梅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的話,盡量選擇壹些大的,摸起來7分熟左右,但不要太熟,軟壹些,不要太青。像剛開花的,黃綠色適中,壹般4月初成熟。4月中旬到5月,這是收獲的季節,價格便宜,果實最香。這個時候應該買酸梅。
二、洗果:市場上買的酸梅,先倒入大盆中,來回攪拌,清理枝葉,略洗。不能揉,不然會破皮。然後換水或者轉移到另壹個盆裏用清水浸泡10分鐘。有人說開水燙持續5秒。我試過了。這種情況下果皮容易破爛,果肉流出。所以不建議用開水燙。
3.制作:(今年買了40斤酸梅,玻璃瓶是釀酒剩下的。25斤大瓶四個,1中瓶15斤,3斤小瓶兩個。我每個瓶子都是用不同的方法做的,而且都貼了標簽,寫了生產日期,材料,方法,要觀察對比)。方法如下:將洗凈的酸梅(無水)晾幹
6月1,4月21,買了10斤酸梅(當時酸梅很香,30塊),5斤冰糖(25塊),7瓶22度藍蓋(70塊,後來發現酒少了)。放在25斤裝冰糖的空瓶裏,放壹層水果和糖,放的時候不斷搖晃,這樣酸梅和冰糖會包得更緊。然後倒入米酒。蓋住瓶口,不要壓得太緊或密封。
2.4月30日買了20kg酸梅(當時也很香,***50元,降價了),10 kg冰糖(45元,買多了跟老板講價),6瓶38度桂林三花(好像差不超過百元,模糊)。其中挑選了約12斤又黃又大的酸梅,其中用小刀在每個酸梅果上劃了幾道約3斤,果肉漏了出來。放入15斤的中號玻璃瓶中,加入2斤冰糖,搖勻,蓋好。挑出剩下的8-9斤,不要切,直接放入25斤大瓶,加入4斤左右冰糖,搖勻,蓋好;剩下的8斤微青酸梅裝入25斤大瓶,倒入剩下的冰糖,倒入6瓶38度桂林三花酒,蓋上蓋子。
3.5月11,買了10斤酸梅(沒那麽香,有30塊收尾果),5瓶52度華三,2瓶22度藍蓋,10斤冰糖。其中分別選取約1斤最黃的酸梅和1斤最綠的酸梅,裝入3斤小瓶,分別加入半斤冰糖和1瓶藍蓋;將剩余的8斤酸梅放入25斤的大瓶中,倒入剩余的糖和5瓶52度三花。
四。觀察比較推薦(10):
答:是4月21日做的。第二天,冰糖差不多融化了。糖沈到了底部,酒和水果浮到了頂部。上面的水果漏到了空氣中,可能是被酒精熏了,變了顏色。每天攪拌壹次。大約壹周後,酸梅越縮越多,青果縮得更嚴重,酒色清澈偏藍。半個月後,果實繼續萎縮。黃果相繼收縮後,酒的顏色轉為微青黃色,酒香醇厚。然後蓋緊。(酒的色香味更好。7分)
b 1:4月30日做的,15kg用切好果肉的中號瓶包裝,沒有酒。當時的想法是用酒的方式來做。第三天,糖基本融化了。每天攪拌後,果皮和果肉開始溶解在糖汁中,散發出甜甜的味道。果汁像蜂蜜汁壹樣粘稠。停止攪拌半天左右,果與汁明顯分離,果浮汁沈,顏色比較清澈。大約過了10天,開始發酵,伴隨著酒味,果肉和果皮相繼反應,融化在酒汁中。半個月後發酵更重,酒味蓋過了果香。嘗起來很甜,有點黏,然後懷疑是果汁壞了。之後,加入1瓶52度華三並攪拌。後來,果汁、果皮和酒汁都留在瓶子裏,沒有分層。(果酒和米酒混合,酒色渾濁。2分)
B2:是4月30號做的,25公斤裝在壹個大瓶子裏,沒有切開果肉瓶,沒有酒。反應狀態比削果皮慢。由於果肉不漏出來,沈汁清香,果汁分離明顯。發酵時間大概是半個月後,應該和溫度有關。因為沒有酒,水果裏的酸味把糖吸到了水果裏,每個水果都很飽滿沒有縮水,蓋子蓋得緊緊的。(酒的顏色和氣味壹般,略渾濁,可能會因時間和溫度而破碎。妳應該盡快喝掉它。5分)
B3:4月30號做的,25公斤大包裝,38度三朵花。相比加22度藍帽,縮水速度更快,酒味似乎更醇厚。(酒的色香味更好。9分)
c 1:5月11制作,其中3斤裝小橄欖,22度藍蓋。5天後,酒的顏色發藍,果實收縮嚴重,清酒感覺像青酒。過了壹個星期,蓋子就緊緊合上了。(好酒色香。8分)
C2:5月11做的,3斤裝小黃果,22度藍蓋。5天後,酒色淡黃,果味沒有大減,但果味在裏面。